山海经其实是本百科全书( 三 )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着五千年前的刻着拟人化南美洲地图头像的陶瓶,瓶头刻着一个披着长发的人头像,故《山海经》中称南美洲为“披发人” 。
城头山城市文化群的石家河文化时期(距今约5000年)出土的泥塑动物中,出现的澳洲袋鼠和南极洲的企鹅栩栩如生,而在世界上的其它地区 , 知道澳洲和南极洲,还是近代的事,这也从一个史实应证了中华先祖的确在上古时代就已认识了澳洲和南极洲,可见这些上古史的真实可信 。

山海经其实是本百科全书

文章插图
古史学家韶华子研考:《东山经》之一部尚在中国本土 , 《海外东经》、《大荒东经》则在太平洋彼岸之美洲,距今六千年至五千年前夸父族人、少昊族人,颛顼族人等曾大规模迁徙美洲 。夸父族集中记载于《西次三经》、(崇吾山)、《中次五经》(夸父山)、《大荒西经》(桃山、于土山)、《大荒北经》(大人国、大泽贝加尔湖、成都载天山、夸父世系、夸父蚩尤联军战黄帝、夸父逐日、槃木千里)、《海外北经》(夸父与日与逐走 , 博父国、寻木、龟踵国)、《海外东经》(大人国) 。
这些记载 , 说明夸父在六千年前炎黄蚩尤败后 , 自太行山、华山败退河套阴山地区、贝加尔湖地区、库页岛、察加半岛、东北亚、北极区、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中美洲、南美洲 。夏商周时的于夷、雩夷、夸夷、南北朝时的大汉国,以及今日的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美洲的查文人,都是夸父族人及其裔民 。
细读经文,详其文义,可以看出,古中华人对北部与东部的情形了得很具体 , 叙述明确,而对南方和西方就较为模糊,不大清晰 。这说明 , 古中华人对以黑龙江流域为重心的东北亚地区、北美洲以及东部沿海是熟悉的 。
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古中华人在最后一个冰河期至距今三千年间,主要是从陆路白令陆桥和北太平洋靠近大陆的岛屿迁徙到东北亚和美洲大陆的;
二是必定又有人从美洲返回中华本土,不断向故上传递信息,才得以流传的 。
山海经其实是本百科全书

文章插图
《大荒东经》和《海外东经》中的黑齿国、凿齿国,就是墨西哥 , 墨西卡利 , 古代黑、墨同音同义 。墨西就是墨齿,凿齿就是没(音末)齿,指拔除上下门齿,或再饰假牙(俗谓“獠牙”)又称缺齿、损齿,口含石球磨牙,是东夷鸟崇拜风俗 。墨齿或黑齿是嚼食槟榔把牙齿染黑 。这都是江苏大汶口居民的习俗 , 是中华夷、越、濮人习俗,其裔民台 湾高山族人和太平洋南岛语系的印度尼西亚人 , 美拉尼西亚人,密克罗尼西亚人、波利尼西亚人,美洲“印第安”人中特别是中南美洲“印第安”人,至今保持这一古老风俗 。
山经与海经、大荒经的区别是:《山经》侧重山川矿产、奇珍瑰宝;《海经》、《荒经》侧重国风异事、风土人情 。《海内经》所载是以华夏族为体的中华人种的聚居区,是中华民族主体的生活区 , 也可看着是“王族”聚居区,所谓“四海之内,莫非王土”,《海内经》的本意大约是这个意思 。《海外经》和《大荒经》,便是中华民族的分支的生活区,因远离民族主体的聚居地,故称海外,因同祖同源,故海内海外而称之,因这些地区大都荒无人烟,地广人稀,属于新开辟的地区,故以“大荒”称之 。这些到美洲、东南亚澳洲、印度半岛、东北非西亚开拓建国的中华支族便成为“属族”,古称之为“方国”,所谓“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因此,不论山经、海内海外经、大荒经 , 所记述的均是古中华民族的祖先生活、括动的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