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料中记载,宋朝的陈桥兵变一场没有预先预谋,也没有流血的病变 。赵匡胤在病变之前完全不知情 , 突然间就被将士们拥立上位了 。但是近些年史学者发现 , 陈桥兵变存在这很多疑点 。其实赵匡胤并不像史料中记载的那样完全不知情,同时也是一场预谋已久的抢班夺权的兵变,而且实施的非常完美,几乎称得上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 。我们首先来回顾下这场充满疑点的兵变 。
![陈桥兵变中掩盖了哪些历史真相](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2011G5Y-0.jpg)
文章插图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 , 久无战事的边境忽然传来了辽国大举进犯的消息,原来是北汉联合辽国,趁着世宗柴荣新丧的时候想要灭掉后周 。接替柴荣即位的是年仅七岁的恭帝,垂帘听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只好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思来想去只有朝内赵匡胤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 。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升任殿前都点检统帅全国兵马 。
初二点兵,初三出发,大军行进到一个叫陈桥的驿站,安营扎寨,一晚相安无事 。第二天一早,大军哗变,兵将们拥到了帅府的寝帐门口 。异口同声地向里面高声大叫:"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天子!"并冲进屋里来,把一件黄袍,强行套在了赵匡胤的身上 。然后大军开拔,辽军也不打了 , 就此返回京城 。一路畅行无阻,守卫都城的石守信听闻赵匡胤返京,居然直接打开城门接应 。
![陈桥兵变中掩盖了哪些历史真相](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2011MX7-1.jpg)
文章插图
难道就没有人举兵反抗吗?有一个,他是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但还没有等他召集军队,就被身旁军校王彦升杀死 。此时朝廷早朝未散,得知消息,百官推举宰相范质、王溥面见赵匡胤 。这二人见到赵匡胤首先是痛哭流涕,悔恨仓促派兵,然后二人抹抹眼泪跪地山呼万岁 。
赵匡胤安排二人回宫,一方面安抚百官 , 另一方面安排禅让事宜 。禅让仪式复杂,但二人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安排妥当,并派礼官前来迎请赵匡胤,赵匡胤刚走到大殿的台基上,众朝臣一见,立刻集体下跪,齐呼万岁 。初三发兵,初四兵变回京,初五后周就变成大宋了,一切发生的太快,无数的疑点证明,陈桥兵变就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政变 。
这场兵变有以下几处疑点,让人怀疑 。
![陈桥兵变中掩盖了哪些历史真相](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2011I520-2.jpg)
文章插图
一、出兵理由大家还记得赵匡胤为什么帅大军出征吗?史书对这件事是这样描述的:"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 , 命出师御之 。"这是最初出兵的理由,等到政变发生之后,大宋朝已经建立,又说:"镇州郭崇报:契丹与北汉军皆退 。"这是《宋史?太祖本纪》的说法 。这里的"七年",指的是后周显德七年 。仅仅四天,辽国大军便撤退了,是畏惧赵匡胤的能力吗?显然不是 。
尽管宋人都盛传契丹在正月初一大举入寇,但是《辽史?穆宗本纪》,还有这一时期与后周接境的辽国州郡长官与将军们的传记,都没有记载这个事实 。就是说 , 这一年年初,契丹根本就没有出兵攻打后周的事实,甚至连这样的意图都没有 。非常明显,这是为了给赵匡胤发动兵变,故意制造出来的虚假军事情报 。
![陈桥兵变中掩盖了哪些历史真相](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2011L5a-3.jpg)
文章插图
二、诸位大臣的反应耐人寻味在这场兵变中 , 除了赵匡胤的嫡系赵匡义和赵普之外 , 有几位大臣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两位宰相的表演 。范质、王溥在收到兵变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便被百官推举去见赵匡胤 , 两人刚一进门,赵匡胤就对着他们难堪地说:"我受世宗厚恩,现在被将士所逼,到了如此的境地,真是无地自容 , 愧对世宗皇帝!"说罢 , 放声大哭起来 。范质只说了一句话:"仓促遣兵,是我等的失误哇!"接下去,王溥首先跪拜,范质跟着跪拜 , 两人合唱了一首"万岁"歌 。然后回宫,安排禅代事宜 。这两位宰相深受先帝恩宠,面对要夺取后周江山的赵匡胤,没有大义凛然的质问赵匡胤,只是假惺惺的说了几句后悔的话 , 便去安排禅让的事情了 。从这两人的反应来看,他两人即便不是同谋,也是知情者 。
- 苗刘兵变是怎么一回事 苗傅和刘正彦为什么会失败
- 苗刘兵变发生的原因
- 朝鲜历史上的壬午兵变事件始末
- 马嵬坡兵变是怎么回事?有多惨?
- 历史上陈桥兵变的过程是什么
- 赵匡胤陈桥兵变为什么能成功
- 李仅:唐肃宗李亨第五子,在泾原兵变时,惨遭杀害
- 唐玄宗在马嵬驿兵变后选择退位,是因为什么?
- 苗刘兵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 马嵬驿兵变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