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明知秦国要灭他们,为何始终不能联手对抗秦国( 二 )


大概是因为他们知道 , 就算他们合心合力也没法把秦灭了吧 。甚至说,就算他们齐心合力也没法阻拦秦统一天下的脚步了 。时代已经不同了 。秦在最西边,把秦灭了,东边的齐国燕国能得到秦的土地么?反过来其他六国把齐灭了,秦国韩国又能得到什么?所以金角银边草肚皮,不就是这道理么 。中间的晋国和后来的魏国赵国就比较悲剧了,这地缘和欧洲的德国差不多,分明就是四战之地 。晋要是不分 , 或许还能用体量弥补地缘的差距,三家分晋就没办法了 。
六国国君没有鸿鹄之志,思维方式上没有跳出原来固有的思维 。他们的思维和秦国的旧贵族一样 。在打仗这块,他们的志向最多当个霸主 。让他们合纵 , 时间一久就窝里横了 。秦国的商鞅变法,吸引了六国能人,这个大家都知道,不太清楚的是,还吸引了很多六国流民 。慢慢的这些人也变成了老秦人 。

六国明知秦国要灭他们,为何始终不能联手对抗秦国

文章插图
3、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西周灭亡 , 周天子威严尽失,周平王连迁都要靠别的军队来护送,就算建立东周也无力再管诸侯国,虽然诸侯们有异心,但谁敢表露?估计话一说出口就被百国灭了 , 于是小国蓄积实力,只为自保,大国虽强 , 也有取代周朝之心,可暂时没有一国能打赢天下所有国,正在各国厉兵秣马之际,管仲帮齐桓公想到一个法子:“尊王攘夷” , 团结其他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建立威信,又举行诸侯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此后强国君王纷纷效仿,名为诸侯之长,代表诸侯朝见天子,实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 地位早已胜过天子 。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三家分晋,周天子碍于武力不足,顺水推舟,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战国七雄的局面确定 。七雄之中 , 任意一国都强于周,加之西周分封的诸侯国都被竞相吞并 , 于是进入一个竞先称王的时代 , 经过重新洗牌的战国时期,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 , 没有一点作用,统一的任务交到七雄手上,更换新的天子已经成为必然 。
农业乃兴国之本,秦孝公用商鞅变法,鼓励耕战,秦人“虎狼”之名得以闻名山东六国 。何为耕战?就是平民百姓只做两件事——耕田与作战,甚至为了保障秦人不参与经商这类当时看上去是“投机倒把”的行为 , 商鞅大力打击商业、手工业,实行重农抑商,商人虽有钱万金,然而地位地下 , 连农夫都不如 。为什么秦国能撑得起这么多次战争,能够灭了一国又一国,不仅是因为军功爵制激发士气,还在于粮食供应得上 。
【六国明知秦国要灭他们,为何始终不能联手对抗秦国】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工具得到改良 , 生产力也大大提升,各国经济也随之提升,一个特别的制度:郡县制出现,农业生产、政治制度跟上去了,然而面对日益扩大的兼并战争,各国不得不征收大量粮食,最严重时还强行收走农民的口粮,导致百姓每天吃饭只有上顿没有下顿 , 甚至只得易子而食,战争之久,民不聊生,天下苦战久矣 , 和平统一的呼声越来越盛 。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秦国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实不只秦国,战国早期的魏国、临海大国的齐国、合纵纵长的楚国都有机会统一天下,然而这些国家的国君目光都太短浅了,明君只有一代 , 从春秋到战国,统一思想逐步兴起到确定,秦国虽为后起之秀,却能够一统天下,在于国家变法的彻底,几任国君能够洞悉百姓之苦,承上启下,贯彻统一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