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得名于雨生百谷吗( 二 )


文章插图
古人为什么强调“谷雨要雨”?
《养余月令》:“二十七日,宜沐?。?令人神清气爽 。”
那么,“谷雨”为什么不干脆叫“谷风”?《诗经·邶风》中的《谷风》诗中开头就是“习习谷风 , 以阴以雨 。”看来 , 古人早知道刮谷风的时候多阴雨天,以“谷雨”名之或许更恰当?
从农业生产来讲,谷雨节气到了以后 , 南方开始育秧 , 更需要的是雨水,而非谷风 。农谚“清明早,立夏迟 , 谷雨下秧正当时”就是这个意思 。而将这个节气定名为“谷雨”还含有先秦农人祈求雨水的用意 。
从现在尚存的谷雨节气风俗上,也可以发现古人对“雨水”的企盼比对“习习谷风”更强烈 。如谷雨时节,各地桃花盛开,人们有洗“桃花水”的风俗 。
所谓“桃花水”,即桃花汛,指谷雨节令桃花盛开时江河里暴涨的水 。过去民间认为,“桃花水”洗浴可消灾避祸 。从明戴羲《养余月令·三月下》所记来看,古人对谷雨前后的洗浴十分重视,除了三月三河边洗浴外 , 农历三月的初六、初七、二十七等日子洗浴也都被认为有益身心健康 。如《养余月令称:“初七日,早沐浴 , 招财延长”、“二十七日,宜沐?。?令人神清气爽” 。
而且,谷雨之“谷”与“浴”的关系也十分有意思 。如果将“谷雨”当成猜字谜面,谜底即是“浴”字 。而“浴”与“谷”在早期,读音与意义是一样的 。宗福邦主编《古训汇纂》中即持此观点:“浴与谷,古声义亦同 。”也就是说,谷雨即“浴雨” 。另一层解释则是,水灌满山谷就是一个“浴”字,此即《老子》中说的“谷得一以盈”一说 。
在甲骨文中,浴是这个造型,意思是一个人在盆中洗澡 。“浴”这个字形的变化是从金文开始的 , 推测与古人对“谷雨”、对“水”与身心健康的某种理解有关联,可能受到当时流行的《易经》中坎卦卦义的影响 。
古代养生家认为,人体也若“谷”,与穀物一样 , 得“水”才有生机 。而在古时,春三月 , 人们都是亲水的,被视为“沐浴之月” 。从三月三的上巳节开始,人们就会去水边洗濯污垢,称为“祓禊” 。
到底是“雨生百谷”还是“雨生百穀”?
《诗经》:“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
“谷雨”得名到底是不是源于“雨生百谷”?考证一下这个“谷”字的原本意思,就明白了 。在甲骨卜辞中发现的“谷”字字形与现代谷字完全一样 。有一卜辞是这样说的:“甲寅卜,王曰贞,翌乙卯 , 其亡灾于谷 。”
这里的“谷”是什么意思?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称:“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 。凡谷之属皆从谷 。”意思是,源头流水出口,一直通达川流的地方叫“谷”,由“水”显现一半,而出现在“口”字上面 。显然,所谓“谷”就是指两山之间有口的低地,有水经过之处 。甲骨文的“谷”字字形正是上面似流水出来的样子,但又不是水,下面是一个“口”——山川里的溪流汇集流出山口,构成了“谷”字的全部内容 。
《尔雅·释水》称:“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 , 注浍曰渎 。”可见,早期的“谷”字是地理称谓,与农作物谷物(粮食)之“谷”字没有关系,既如此,“雨生百谷”只能是后人的认知 。
但从农业生产来说,“雨生百谷”又是事实,这又怎么理解?“雨生百谷”在古代写作“雨生百穀” 。这里的“穀”才是现代意义上的“谷”字,即农作物的总称 。“五谷杂粮”中的“谷”就是这个意思,五谷原本也写作“五穀” 。将“穀”、“谷”二字弄混了或许与实行简体字有直接关系,但从历史上来看 , 古人也存在“穀”、“谷”不分的现象 。如《前汉·王莽传》中就有这样的说法:“其夕穀风迅疾 。”隋唐学者颜师古注称,穀“即谷” 。再如清《康熙字典》“谷”部释“谷”时也提到:“《诗·邶风》:习习谷风 。《诗诂》:风出谷中也 。《疏》:谷之言穀 。穀 , 生也,生长之风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