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是最早实行议政王大臣制度的国家,晋文公建立三军,每一军都有将、佐各一名 , 这六人便是六卿 。此后六卿手握晋国军政大权 , 并且采用轮流执政的方式 。因为六卿是世袭制,除正卿外世卿主要由十几个世族把控 , 其中便有韩氏、赵氏、魏氏 。韩赵魏只是异氏卿族,但他们最后却完成了以下克上,将晋国瓜分 。或许很多人还不太清楚这三族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其实六卿的设立就已埋下了这样的隐患 。
文章插图
1、以下克上晋国原本是个小国,首任国君叔虞受封时,领地只有“河汾之东,方百里” 。可是在春秋时期,这个国家逐渐强大起来,“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可是说时春秋第一强国,在争霸战争中,一度压制着秦国、齐国、楚国这些强国 。后世学者认为晋国先后出现四位霸主,长期称霸中原!然而,强大的晋国最终却土崩瓦解,崩塌之快令人难以预料 。
其实,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提到了晋国灭亡的原因,“悼公以后日衰 , 六卿专权”,唐朝史学家司马贞说得更明白,“四卿侵侮 , 晋祚遽亡” 。这里的“卿”指的是卿族,众所周知,晋国是被韩、赵、魏瓜分的,史称“三家分晋”,而韩、赵、魏三家原来就是晋国的卿族,那么他们为何能够实现以下克上呢?
文章插图
事情还得从晋国国内复杂的政治情况说起!晋国的政治势力可以划分为三股:第一是公室,也就是晋国的国君及其近亲;第二是公族,也就是晋国国君的同族人;第三是卿族,指的是晋国的那些异姓大臣们 。晋国最初的内乱是公室与公族的斗争 。被封于曲沃的公族,经过67年的内战,夺取了晋国国君的位置,史称“曲沃代翼” 。
自此之后,晋国国君们开始吸取历史教训 , 不断打压同姓公族的力量 , 同时任用异姓卿族来管理国政,在这种情况下,卿族的势力开始崛起 。比如说跟随晋文公流亡的人中,有两个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们就是魏犨、赵衰 , 两人就是后来魏国、赵国君主的祖先 , 而韩国国君的祖先属于远支公族 。
文章插图
2、三家分晋随着卿族势力日益强大 , 引起了晋国国君的不满,晋文公的孙子晋灵公在位期间,先后两次打算刺杀权臣赵盾,但都没有成功 。后来,晋灵公居然被赵盾的兄弟赵穿杀死,之后赵盾拥立了晋成公 。赵盾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了一次改革,规定由卿族来担任公族大夫的职务 。晋成公死后,晋景公即位 , 他发起了一次反击,“诛赵同、赵括,族灭之” 。
不过,晋景公在韩厥(韩国国君的祖先)的劝说下,留下了一个赵武 。晋景公死后,接任的是晋厉公 , 他打算进一步除掉卿族 , “欲尽去群大夫而立诸姬兄弟” 。但是在关键时刻,晋厉公有些心慈手软,“一旦杀三卿,寡人不忍益也” 。结果卿族的栾书、中行偃发动政变,软禁并杀死了晋厉公,拥立晋悼公 。
文章插图
【晋国为什么会被世卿以下克上,让韩赵魏完成逆袭】自晋悼公开始,晋国公室的力量彻底衰落,再也无法对卿族发起反击 。晋平公在位期间,吴国的季札曾接触过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他就已经认识到“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 。当时的晋国主要有六大卿族,“韩、赵、魏、范 , 中行及智氏为六卿” 。经常长期的内部斗争,最后只剩下韩、赵、魏、智四家 。
- 芈启为什么反秦
- 秦国统一后,为什么不改战时律法
- 扶苏为什么没成为太子 是因为扶苏仁慈吗
- "避讳"是什么?古时候人们为什么要避讳?
- 白起知道秦王为什么要赐死他吗
- 扶苏和蒙恬为什么不反抗
- 秦武王死后,身为质子的嬴稷为什么能成为秦王?
- 衣冠禽兽最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变成贬义词?
- 郑国渠为什么后来废了 结局又是什么
- 古人跪坐姿势背后代表着什么文化?为什么这么看重跪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