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嵩|牛眼中为何有童子影?

【戴嵩|牛眼中为何有童子影?】唐代画家戴嵩善画牛 , 和善画马的韩幹齐名 , 人称“戴牛韩马” 。
戴嵩牛画 , 后世一画难求 。 小学课本里有苏轼《书戴嵩画牛》一文 , 说蜀地有杜处士 , 收藏了一幅戴嵩牛画 , 随身带着 , 四处显摆 。 一牧童见了 , 拊掌而笑:“此画斗牛也 , 牛斗力在角 , 尾搐入两股间 。 今乃掉尾而斗 , 谬矣!”
苏轼由此感慨 , “耕当问奴 , 织当问婢” , 牧童最懂牛尾巴 。
戴嵩画错了 , 还是杜处士买了赝作?刘埙是宋末元初人士 , 他说“戴牛品入神妙 , 然世远难得真” , 假画的可能性更大 。 还有个例证 , 南宋《清波杂志》载 , 宋代米芾之子米元晖“尤工临写” , 有人向他兜售戴嵩牛图 , 米元晖借留数日 , 临了一幅把画掉了包 。 卖画人后来找上门来打假 , 米元晖问他怎么看出来的 , 回说:“牛目中有牧童影 , 此则无也 。 ”
先谴责下米远晖的人品 。 接下来说 , 此事有疑点 , 画牛眼只需一点墨 , 如何能看到人影?故宫藏有戴嵩《斗牛图》 , 此画自然也难逃乾隆题跋 。 据乾隆判断 , “似指牛目中画童子形 , 童子目中画牛形 。 ”戴嵩神技 , 画出了牛眼中的牧童 。
戴嵩|牛眼中为何有童子影?
本文图片

戴嵩《斗牛图》
宋代院画极重格物写真 , 从皇上到画师都是细节控 。 宋徽宗说“孔雀登墩 , 必先举左腿” , 就是画坛佳话 。 这故事传了上千年 , 没见人质疑过 , 果真如此?古画里登高的孔雀举哪条腿的都有 , 如今见不到孔雀登墩 , 但孔雀栖于高枝 , 迈腿是上不去的 , 大约还是要靠飞 。 至于斗牛的尾巴摇不摇?找了不少图片看 , 斗牛不是都夹着尾巴的 。 华尔街那头愤怒的铜牛 , 尾巴也一直翘着 。
黄宾虹评说宋画风尚 , “一人、二婴、三山、四花、五兽、六神佛” 。 宋人爱画婴戏图 , 儿童不好画 , 在唐宋之前 , 画中的儿童多是画成了“小大人” 。 东晋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 , 小孩都是一身成年打扮 。 《宣和画谱》说唐代张萱“善画人物……又能写婴儿 , 此尤为难” , 因为“盖婴儿形貌、态度自是一家 , 要于大小岁数间 , 定其面目髻稚气 。 世之画者 , 不失之于身小而貌壮 , 则失之于似妇人” 。 周作人曾批判不能把儿童“看作不完全的小人”或“缩小的成人” , 画儿童亦如此 。
宋人为什么喜欢婴戏图?因为婴戏图的一大功用 , 是为了香火 。 两宋时 , 尤其是南宋遭遇严重的“不举子”问题 , 就是说宋人不爱养孩子 。 宋代战乱频仍 , 赋税沉重 , 尤其是按人口征收的丁赋 , 使得宋代人口问题极其严峻 。 南宋开设了有史以来第一家国家设立的幼儿慈善组织 , 慈幼局每年收养弃婴竟达两万余 。 再加上宋代婴儿的夭折率相当高 , 宋代皇帝共有子女182人 , 其中夭亡者82人 , 将近一半 。
古时最初“女称婴 , 男为孩” 。 要为宋人点赞的是 , 婴戏图中很注意画女孩 。 比如现存最早的一幅宋代团扇上的《百子图》 , 一百个孩子里有20个女孩 , 后世《百子图》很难找到女孩 。 直到今天 , 这样的性别差异在儿童绘本中仍然存在 , 去年有篇论文《畅销儿童绘本中的性别图景与性别权力研究》中 , 对近年来国内畅销的儿童绘本做了数据统计 , 其中男孩的形象仍然超过女孩1.75倍 。
说到民俗艺术 , 大致可分两种:一是有香火气的 , 一是有烟火气的 。
婴戏图从宋代宫廷中渐入民俗 。 学者扬之水说:“明清时代的婴戏图不仅多半程式化而且成人化 , 再少见宋金时代作者笔下的童心童趣 。 ”若是不谀宋的说 , 宋代的婴戏图都是香火气 , 好不到哪儿去 , 那种“大头儿子”式的夸张 , 开了一个挺不好的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