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有很多外国人?千年前长安便是国际大都市

大家在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后,肯定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长安城内会有很多外国人呢?不仅是有西域人,还有黑人,这到底是真的还是经过改编的历史呢?实际上这都是真实的,早在千年前长安便是一座国际都城了 。因为唐朝对外的政策一直是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所以其他民族的人也能在长安 。当然这有好处也有坏处,会爆发安史之乱就和多民族杂居有一定关系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当时长安城有哪些外族人,一起来看看吧 。

唐朝为什么有很多外国人?千年前长安便是国际大都市

文章插图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之名威镇四夷时,汉唐时期最盛 。特别是唐朝,在中亚各部族及小国中,他们称中国人为“唐家子” 。老李家的威名远扬而显赫 。
李世民当皇帝后,边陲各附属国都派子弟“入质”于唐 , 这些外国人在长安学习生活 。在此期间,中华文明与西域文明交融 。但这些所谓的“外国人”大都来自西域诸国 。而西域各国中 , 既有唐朝的藩属国 , 也有的是臣服于唐朝的国家,还有向往唐朝的友好国家 。如果这样算的话,并不全是外国人 。但在历史上把这些生活在唐朝的“外国人”叫做“西域人” 。
古代西域所指的面积很笼统,中亚、西亚、波斯、东欧地区都被古人泛指于“西域”,因此,在长安城里“外国人”,可以叫做“西域人” , 也就是西边来的人 。
西域人在长安城生活学习 , 有的甚至落户于中国 , 在中国长期繁衍,有的则把中华文明带到西方 。
唐朝为什么有很多外国人?千年前长安便是国际大都市

文章插图
从古代史料来看,西域人到中国,并非唐朝就有 , 在北魏时也较多,只是那时西域人去的是洛阳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自葱岭已西,至于大秦……附化之民万有余家” 。这一万多家西域人便在洛阳安家落户 , 用中国姓 , 其后裔已被华夏同化 。
而长安比洛阳更靠近西边,自从秦汉把长安当成国都后,长安逐渐成为政治文化中心,这个中心是西域人的心中的“中心” 。大量西域人到这里经商生活 。比如《梁高僧传》曾记载:“康僧渊本西域人,生于长安,貌虽梵人,语实中国” 。这里说的是一个叫康僧渊的西域人 , 出生在长安,长得像胡人,其实说话与中国人无异 。可见西域人已经在长安定居很久 。
而建立唐朝的李家 , 据学者考证其先祖是鲜卑人,出于蕃姓 。但到了李渊开朝后,早已经是汉人 , 因此唐朝一切都按照中华传统所建 。
唐朝为什么有很多外国人?千年前长安便是国际大都市

文章插图
由于西域人大量在长安居住,也给唐朝文化带来一定影响 。而且唐朝对外来人口及文化有着很强的包容性 。据记载,贞观初年 , 平定突厥后,迁突厥人于朔方,投降的突厥人进入长安居住的也有近万家 。还有学者考证,唐朝时,长安附近突厥流民近万户 , 其数量惊人 。流民数量不断增加,并在长安居住生活,那时一些长安人都感叹,这些突厥人在长安聚妻生子 , 他们的后代都有“胡心” 。
安史之乱后,两京沦陷,唐肃宗时,平定安史之乱就有朔方、安西、回纥、大食的兵力15万之多 。安史之乱后,这些胡人成为有功之臣 。唐肃宗、唐代宗时,回鹘人在长安牛气冲天,没人敢惹,甚至敢去坊市掠人子女,白天杀人,甚至入狱劫囚 。这些与《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狼卫”差不多 。
唐朝为什么有很多外国人?千年前长安便是国际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