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和公孙衍各自是如何施展连横合纵之策的?

张仪和公孙衍是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外交家,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会听说过一些关于张仪的故事 。也正是在张仪的连横策略之下,才帮助秦惠文王度过最艰难的一段时期 。而张仪当时最大的对手是公孙衍,秦国日益强盛,公孙衍大力主张各诸侯国合纵抗秦,所以和张仪之间的斗争也就此拉开帷幕 。不过从结果来看,这场博弈的胜者是张仪,公孙衍并没有阻止秦国的发展,反而让秦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

张仪和公孙衍各自是如何施展连横合纵之策的?

文章插图
【张仪和公孙衍各自是如何施展连横合纵之策的?】在战国长达二百年的时间里,随着魏国和楚国的相继衰落,形成了齐国和秦国东西对峙的局面,因而秦齐两国展开了争取其它诸侯国、孤立对方的斗争,而韩、魏、赵、楚、燕等国,则在联秦抗齐和联齐抗秦中摇摆 。这时,出现了两个著名的政治家——张仪和公孙衍 , 他们分别连横和合纵 。这种情况又被称为纵横(纵者 , 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
强大起来的秦国,不断地向东方扩张领土 。周显王四十年(前329)魏人张仪来到秦国,向秦惠文君上连横之策,建议与魏、楚相亲善,接着在魏、楚的配合下,进攻韩国的新城和宜阳,将军队开到洛阳 , 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再回过头来攻取魏、楚的领土,迫使天下诸侯都西面事秦,完成称王的大业 。这一策略正中秦惠文王下怀,遂以张仪为客卿 。
张仪和公孙衍各自是如何施展连横合纵之策的?

文章插图
张仪一再鼓动秦军攻打魏国,又将所夺土地还魏,迫使魏国首先事秦,纳上郡十五县予秦,对其它东方国家形成很大的威胁,张仪被任命为秦的国相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魏将公孙衍行合纵之策,促使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为王,以联合抗秦 。但不久,楚国就派兵伐魏,公孙衍的策略受到挫折 。魏相惠施联合齐、楚的活动也遭到失败 , 被驱逐 。
魏惠王受到齐楚的打击,不得不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任用张仪为魏相,想联合秦、韩之兵以伐齐、楚 。但张仪的真正意图,是要魏国首先事秦,而让其它诸侯国仿效 。魏惠王没有听从张仪的意见,在齐、楚、燕、赵、韩等国的支持下 , 于周慎靓王二年(前319) , 赶走张仪,以公孙衍为魏相 。次年,公孙衍发动魏、楚、燕、赵、韩五国第一次合纵攻秦,以楚怀王为纵长,被秦击溃 。
张仪和公孙衍各自是如何施展连横合纵之策的?

文章插图
此后,秦不断进击三晋,又利用蜀国、巴国互攻的机会,出兵占领了巴蜀全境,获得了一个富庶的后方基地,秦国置巴、蜀、及汉中郡,分其地为四十一县。巴蜀地区遂定,秦国日益富强。四川盆地物产丰富,农业条件优越 , 为日后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
周慎王五年(前316),燕王哙将王位让给相邦子之 。子之为王三年 , 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结党进攻子之,百姓反攻,杀太子平和市被 , 死者数万 。齐宣王乘机派兵伐燕,五十余日,就攻取燕国全境 。由于齐军大量杀戮平民,燕人起而反抗,齐军被迫撤退 。但此事证明,齐国的力量仍相当强大 。同时,齐与楚结盟,更加强了齐与秦抗衡的力量 。
秦齐斗争的焦点在于争取楚国 。楚国是春秋老牌强国,和晋国争霸了百年,虽在春秋末期遭受了吴国大举入侵,国势大损 , 但随着楚昭王 , 楚惠王数十年的修养以及不断对南北拓开疆域,渐渐有了复兴的苗头 。战国初期 , 楚悼王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 , 楚国北败三晋,西却秦 , 南开长沙,苍梧 , 天下诸侯畏楚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