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和亲都伴随着牺牲,作为沟通两个国家之间的桥梁,和亲公主的命运大多数都是悲惨的,她们远离故国,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甚至文明程度还很低,还有可能要服从父亲死了嫁给儿子这样的习俗 。历史上和亲公主并不在少数,文成公主就是其中之一 。而当她的丈夫松赞干布死后,她却选择留在吐蕃,再也没有回到唐朝,这是为什么呢?
文章插图
【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为什么没有回到唐朝?】松赞干布去世之后,文成公主在吐蕃寡居了三十余年,最后因患天花去世,但穷其一生也没有再回到唐朝 。在我看来 , 文成公主没有回到唐朝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她自己主观意愿的问题,即想不想回到唐朝;另外一个是吐蕃方面同不同意她回到唐朝的问题 。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是没有孩子的 , 因此在丈夫松赞干布去世以后,文成公主在吐蕃就没有了亲人 。那么文成公主对吐蕃这个地方到底有没有留恋之情呢?对于回到大唐,她到底有没有主观的意愿呢?我们从史书中对文成公主的记载上,就可以一窥端倪 。史书上只记载文成公主是宗室女,对她的名字,父亲是谁一概没有记载 。
如果真的地位尊崇身份显赫的话 , 在史书中没有留下任何记载,这是十分不符合常理的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文成公主不过是为了大唐和吐蕃保持友好关系,由唐太宗李世民册封出来的公主,种种迹象表明,她可能连宗室女都不一定是 , 因此史官在史书中,才对文成公主的出身讳莫如深 。
文章插图
在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吐蕃成为松赞干布王后的时候,她还只有十六岁 。这样的年纪要是说她在刚到吐蕃的时候,心中就有什么民族大义,立志于建立吐蕃和大唐之间的友好关系的话 , 我是不太相信的 。文成公主是带有政治使命的,但这个使命最初是强加在她身上,十六岁的花季,本该是自由无拘的,但文成公主却因为皇帝的安排和政治需要 , 来到了一个当时被大唐当做蛮夷之地的地方 , 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人 。我相信在文成公主的内心中,最初是矛盾和恐惧交织在一起的 。
但和松赞干布相处时日久之后,文成公主发现这个异域男子确实把自己捧在了手心,含在了嘴里 。文成公主入吐蕃是带了大唐班底的,这个班底就是她陪嫁的嫁妆,除了珍宝、金玉饰物、佛像、医学典籍、建筑典籍、药方、丝绸等之外,还有一大批唐太宗安排的唐朝文士随文成公主入藏 。
在文成公主来的吐蕃之前,松散干部在吐蕃的统治处于原始的状态 , 而文成公主来到吐蕃之后,她带领的文人团队帮助整理了吐蕃的大量文献资料,同时记录松赞干布和大臣们的重要谈话,让吐蕃的政治从原始走向了正规化 。所谓的文成公主博学多能,和唐太宗安排的这些随文成公主入藏的饱学之士有着莫大的关系 。
文章插图
松赞干布对于文成公主的爱,造就了辉煌雄伟的布达拉宫,据说布达拉宫的设计就出自文成公主之手 。文成公主则把大唐在经济、文化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传播到了吐蕃的山山水水和每一个角落 。可以说文成公主带来的唐文化改变了吐蕃,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耕种、纺织技术,极大的推动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
因此在松赞干布去世以后,文成公主并没有选择回到大唐,而是依然选择留在吐蕃 。此时的文成公主爱的已经不仅仅是松赞干布,而是整个吐蕃的人民,同样吐蕃的人民也深深爱着这位来自遥远大唐的美丽善良的公主 。文成公主默默忍受自己对家乡、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依然选择留在吐蕃这个陌生而熟悉的地方 。此时的她已经成为吐蕃和大唐友好的一个象征,她要把吐蕃和大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这种友好传承下去 。为此她选择了留在吐蕃 , 把寂寞和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深埋在心里,只为了吐蕃、大唐的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永享太平 。
- 乾隆死后,和珅为什么没有巴结嘉庆?
-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不回成都下葬,而是选择葬在定军山?
-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要先称帝再伐吴?
- 历史上刘备死后,孙尚香真的回到东吴嫁给别人了吗?
- 崇祯死后葬在哪里?是谁把他葬入皇陵的?
-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的时候,为什么没人求情?
- 刘盈死后无子继承,刘襄为什么没能获得汉朝皇位?
- 赵云死后诸葛亮只是哭了一下,张苞死后诸葛亮为何吐血晕倒?
- 为什么朱标死后,朱元璋立刻杀了蓝玉?
- 汉少帝死后为什么被葬入太监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