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涣在一个英雄群起的年代名声算不上太大,但袁涣却是少有真正能被称为君子之风的人物 。袁涣出生名门,为司徒袁滂之子 , 当时很多望族子弟都不遵守礼法,但袁涣却能将自己的言行框架在礼法之内 , 所以获得了人们的尊重 。袁涣早年受过刘备的照顾,但他此后选择转投曹操,以直言正谏著称 。就连曹操都曾被袁涣的为人所感动,袁涣在乱世中还能尽忠职守,不忘初心实属难得 。
文章插图
三国时期的名士,有不少 。一类名士 , 他们早已成名,喜欢品评一些后进学子 。一旦这些后学中真出现了大才之士,那么这些品评家也能据此再上一层楼 。比如许劭评价曹操 , 庞德公提携卧龙凤雏,都曾传为一时美谈 。还有一类名士,他们学问很大,但在其他方面上却不见其成绩 。例如孔融喜爱评议时政 , 但从行事来看,却显得有些清谈了 。
最后一类名士 , 他们效仿古时候的君子之风 。其一言一行之间,也无不恪守君子之德 。但是在那个乱世 , 能坚持做到这种程度的,少之又少 。在笔者看来,这类人才真正算的上是古之名士 。而曹魏集团中的袁涣,便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员 。
文章插图
说到袁涣,他虽然也是出自袁氏,父亲也曾位列汉朝三公 。但他和袁绍出身的那个袁氏,其实并无多少关联 。据《三国志?袁涣传》记载:“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 。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 。”可以看到,袁涣还曾经和刘备有过一段渊源 。在袁术兵败被杀之后,袁涣也是出于这点考虑,才答应留在吕布(此时和刘备关系亲密)麾下效命 。
不过在刘备和吕布闹僵之后 , 后者为泄私愤,于是便令袁涣写封书信痛骂刘备 。据《三国志?袁涣传》记载:“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 , 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 , 不为则死 。’”对此,袁涣面无惧色 , 反而笑着应答 , 并将吕布斥责了一番,随后“布惭而止” 。刘备曾有恩于袁涣,所以后者即便面对生死威胁,他也始终秉承着忠义之举 。即便在数年之后 , 袁涣也始终未能忘记刘备的恩德:“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袁涣这样知恩图报的品行,难道不是古之名士应该有的气度吗?此为其一 。
文章插图
不久之后,吕布败亡于曹操之手 。而袁涣此时的举动,也不由得令曹操都为之侧目 。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之时,曾引《袁氏世纪》:“布之破也,陈群父子时亦在布之军,见太祖皆拜 。涣独高揖不为礼,太祖甚严惮之 。时太祖又给众官车各数乘,使取布军中物,唯其所欲 。众人皆重载,唯涣取书数百卷 。”袁涣身处败军之中,依然保持气节 。待到后来曹操封赏众人之时,袁涣也只是取走了百卷书籍 。如果不是袁涣对待学问也很认真 , 那么他又怎么会是一个爱书之人?而且一个对待学问都如此认真严谨之人,那么他在待人处事之上,又怎么不会不遵循君子之道呢?此为其二 。
袁涣后来因为自己的君子风度,也自然受到了曹操的重视 。在曹操后来实行屯田制之时 , 袁涣又针对“民不乐,多逃亡”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 。”曹操便是在听从了袁涣的见解之后 , 才开始站在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而此举也让袁涣受到不少百姓的爱戴:“以病去官,百姓思之 。”此为其三 。
- 魏国名将张郃为何如此忌惮马超与赵云?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延续数十年?
- 刘备后期为何会选择弃用马超?
- 袁涣为何被刘备奉为上宾?曹操也为其流泪
- 宫女为何要杀朱厚熜?
- 摩羯男巨蟹女配对指数 摩羯女和巨蟹男配对指数分析百分比
- 董卓迁都长安谁赞成谁反对?
- 司马越为何能成"八王之乱"的最后赢家?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突然死亡?
- 秦二世为何要将李斯下诏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