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原本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 , 但晋国内部六卿争权情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六卿并为四卿 , 也为此后晋国分裂埋下隐患 。晋国六卿全部是世袭制,但各卿逐渐对现状感到不满,从而发生不可避免的斗争,以至于互相兼并 。当时晋国对外已经获得一番成就,但内部的十多个卿逐渐只剩下韩、魏、赵、智、中行、范六大宗族 。此后范族和中行族被灭,晋国就此步入四大贵族时期 。
文章插图
《晋国卿位之争》第12篇,晋国的卿位之争 , 是一场长期残酷的内斗 。十几个强势家族轮流争夺六席卿位(晋设三军,每军置将、佐各一人,此六人分掌晋国军政,而被称为六卿) 。待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等显赫的家族先后出局之后,晋国便只余下了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魏氏、韩氏等六大强势卿族 。
按理说 , 自此以后,晋国的六大强势卿族都可以各自稳获一席卿位,晋国的卿族之争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但是,晋国的卿位之争却并没有因此而止步 。在栾氏被灭之后的第53个年头,又爆发了晋国六卿并为四卿的八年之战,而触发这场战争序幕的却是晋国赵氏内部的大宗并吞小宗事件 。
在晋国的众多世卿家族中,赵氏绝对是这其中最有故事的家族 。赵衰与狐偃是晋文公重耳的左膀右臂 , 而赵衰之子赵盾又是晋国历史上第一个集军权与朝权於一身的执政正卿 。可以说晋国的卿族之争,就是自赵盾才掀开了序幕 。赵盾利用其党羽势力,率先将与赵氏并驾齐驱的狐氏,排挤出了晋国 。其后 , 赵氏才得以独大晋国,然而,族大多怨,其他卿族对赵氏不满那是在情理之中,而随着晋灵公的长大成人,也与赵盾势同水火 。
文章插图
晋灵公几番欲除去赵盾 , 都未能成功 , 赵盾见不容於晋国,便欲流亡,但还没离国境,晋灵公便被赵盾的堂弟赵穿弑杀 。而由于史官董狐的秉笔直书 , 赵盾深受“弑君”之名 。赵盾之后,赵氏又因家族宗主之争,而有了“下宫之难”(即著名的“赵氏孤儿”事件,为赵盾之孙,赵朔之子) 。而最后确立韩赵魏三家分晋局面,也是因为智氏先联合韩、魏围攻赵氏(其时 , 赵氏宗主为赵襄子赵无恤)於晋阳,而在赵氏眼看就要被灭之际,却成功策反韩氏与魏氏,反戈共灭了智氏 。
今天要讲述的,则是在这两者期间的一场也因赵氏而起的重要事件,此即赵氏大宗并吞小宗,而触发六卿并为四卿的重要事件 。
自下宫之难后,赵盾之孙--赵武 , 又重新夺回了赵氏宗主之位(赵盾在其晚年时,曾将赵氏宗主之位让给了异母弟赵括) 。而在赵盾、赵武这一赵氏大宗之外,赵氏还有一支颇具势力的旁支,此即赵盾堂弟赵穿这一支系 。
文章插图
【晋国六卿并为四卿事件介绍】赵穿,为晋襄公之女婿,故也被称为公婿穿,因其封邑在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国都),故别为邯郸氏,也称邯郸穿 。赵穿弑杀了晋灵公,自恃有功於赵盾,而屡向赵盾请求卿位 , 但赵盾也终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拔此弑君之人 。致使赵穿怏怏不快,较早地死去了 , 临终前将其子赵旃(后来也如愿位列卿位)托付给赵盾,赵盾也默然答应了 。
在赵氏因下宫之难而元气大伤 , 赵武又年幼之际,赵旃得以赵氏旁支的身份暂代卿位 。赵旃生赵胜,赵胜生赵午(邯郸午),虽未能再保有卿位,但世为邯郸大夫,又曾入卿席,且在赵氏大宗的庇荫之下,势力甚为稳固,并不可小觑 。
- 秦穆公为什么把重耳送回晋国,造就出春秋第二位霸主?
- 晋国智氏是如何灭亡的?
- 曲沃武公如何击败大宗,吞并晋国完成逆袭?
- 晋文公继位时多少岁?他一共当了几年晋国国君?
- 晋文公一生堪称传奇,61岁即位还能带领晋国称霸
- 将晋国瓜分的三位诸侯是谁?最强的智氏反而被灭亡
- 晋楚争霸晋国是如何占据上风的?并非靠硬实力而是拼软实力取胜
- 为什么说春秋五霸有四个都出自晋国?
- 晋献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 吕省推行改革使晋国国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