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虽然在刘备拿下汉中后实力一度达到鼎盛,但和吴魏相比还是处于劣势 。而且此后关羽败走麦城,导致荆州失守,刘备伐吴失败蜀军元气大伤,这一系列的事件都让蜀国承受了严重的打击 。其实蜀国农业要弱于吴国和魏国,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总是会受限于军粮,如果魏军将目标直指蜀军后勤,恐怕会给诸葛亮带来很大的麻烦 。诸葛亮明知粮草是远征的基础,为何还要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出征呢?
![蜀汉农业弱于吴魏,为何诸葛亮还要强行北伐导致缺粮?](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35059C94-0.png)
文章插图
蜀汉是三国当中公认的实力最弱的一方 , 这与蜀汉根基太浅有很大关系 。
在粮食、人口决定国力的年代 , 蜀汉政权最缺的恰恰是人和粮 。早在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即采纳韩浩建议,在许昌一带屯田(由士兵开垦荒地,耕战一体),为曹操后续的一系列征战奠定了农业基?。庖彩呛罄床芪耗芄磺渴⒌母?。
孙策在建安五年(200年)平定江东后,也致力于发展生产 。到黄武五年(226年),东吴已在全境设立屯田都尉,保障了吴军的粮草供应 。
与魏、吴相比,刘备起家最晚 。建安十三年(208年)占据荆州五郡后才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但却并未实施屯田 。这是因为荆州地处四战之地,纷乱的环境和不间断的对外用兵,使得刘备根本无暇分出兵力屯垦开荒 。
此后的夺益州之战、汉中之战甚至包括吴蜀夷陵之战,刘备采取的都是“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竭泽而渔战术,虽然创下了蜀汉基业,却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
![蜀汉农业弱于吴魏,为何诸葛亮还要强行北伐导致缺粮?](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35059D49-1.png)
文章插图
汉中之战 , 作为取胜方的刘备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 曹操在撤退时已将汉中全部人口迁走;夷陵之战更是让蜀汉葬送了数万丁壮,这对于原本就起步较晚的蜀汉政权而言,可谓雪上加霜 。
所以,诸葛亮主政时,接手的其实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 。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描述的那样:“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按照常理,在连续经历数次军事重创之后,蜀汉应该充分利用蜀中易守难攻的地理条件,发展生产,打好根基,特别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最适宜发展屯田 。这也是历朝历代重农抑商而后强盛的必经之路 。
但是 , 蜀汉的屯田开始却非常晚 , 直到建兴十二年春(234年),诸葛亮才在五丈原屯田 , 这已是其北伐末期 。显然,这次屯田仅仅是为了与司马懿长期对峙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而下一次屯田,则要到景耀五年(262年),但这次也是姜维为避祸黄皓而采取的临时之举 。
蜀汉不屯田,难道是因为成都平原的粮食产量足够支撑10万大军脱产作战吗?
![蜀汉农业弱于吴魏,为何诸葛亮还要强行北伐导致缺粮?](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350593N8-2.png)
文章插图
答案是否定的,魏蜀吴三国当中,人口最少的是蜀汉 。以蜀汉灭亡前夕的人口数据为例 , 在籍人口94万,带甲将士和官吏却多达14万,这其中固然存在未纳入册籍的隐匿人口,但在籍人口是蜀汉征收赋税的依据,刨除老弱 , 蜀汉农业供养比例接近5:1 。
建兴十四年(236年)、延熙十年(247)、延熙十七年(254),蜀汉数次将从魏国掳来的人口安置在广都、新繁、绵竹,也佐证了成都平原民力不足,存在大量荒田 。此外,无论是诸葛亮兵出祁山还是姜维发兵陇西 , 均饱受粮草不足之苦 。
既然蜀汉的农业根基远远弱于魏吴两国 , 诸葛亮又拿什么去支撑北伐呢?
1984年,考古工作者意外发现了东吴左大司马朱然墓,在出土的钱币中,考古队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6000枚钱币当中,只有极少数为东吴大泉钱,多数则是蜀汉太平百钱 。
- 庞统临终前道出蜀汉必亡?只有诸葛亮悟出其中真相
- 蜀汉为何敢重用夏侯霸?
- 隆中对成就了蜀汉也害了蜀汉,不懂变通导致蜀国灭亡
- 东吴人才济济不输蜀汉,如果吴国拿下蜀国能否一统中原?
- 蜀汉五虎将的封号各有什么含义?
- 诸葛亮掌权期间陨落了多少人才?导致蜀汉国力持续走衰
- 杨仪在蜀汉内部充当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 三国时期谁先发动战争谁就会失败?蜀汉因此吃了大亏
- 刘备占据荆州、益州,为以后蜀汉提供大量人才
- 张郃和赵云哪个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