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王安石变法,实际上正是因为通过王安石一系列的改革,才让北宋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不过王安石在民间曾一度被认为是奸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也是因为民间百姓误解了王安石的良苦用心 。历朝改革或许都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 , 所以想要推行新政并不是一件易事,而王安石变法的实施过程更是难上加难 。
![王安石为何一度会被认为是奸臣?](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419394L1-0.jpg)
文章插图
纵观北宋一朝所有宰相中,可能没有谁像王安石这样备受争议了 。如果把王安石评价根据时间段来划分,从宋朝到近代一直以贬低为主 , 尤其是宋朝人更是称他是奸臣,但如今人们却称他是“千古名相” 。
这里面究竟有何深层次的原因,让人们对王安石的评价天差地别?一切都要从熙宁变法(严谨称法应该称“王安石变法”)说起 。改革向来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 何况封建社会 。仔细分析熙宁变法,并不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它更像是一场应付危机的政治冲动 。
![王安石为何一度会被认为是奸臣?](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419394U2-1.jpg)
文章插图
北宋积贫积弱,财政亏空致使朝廷不断加赋 。除了正常的税收外 , 还有种类繁杂的苛捐杂税,给老百姓造成了极重的负担 。同时,北方外敌的不断南下,给北宋政权雪上加霜,尤其是以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失败后 , 局势越发危急 。
熙宁变法主要内容是,青苗法、募役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这几项规定本质都是希望能最大程度增加国家收入,其中青苗法、均输法非常有远见,朝廷干预市场 , 通过一系列手段,加快货币流通,从而加快国家财富的积累,“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
![王安石为何一度会被认为是奸臣?](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41939AK-2.jpg)
文章插图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熙宁变法最大的问题在于理论和实际情况,出现严重脱节的局面 。变法确实让国库迅速充盈 , 可到最后违背初衷,严重危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受害最深的还是那些被迫以实物换货币的贫困老百姓 , “与民争利” 。
对于这次变法,王安石本人的初衷没有问题,但他的核心部下吕惠卿、曾布、章惇、吕嘉问、李定、邓绾等人 , 人品就有问题,时人视为“小人”,结果王安石自然就被视为“奸相” 。把老百姓坑得如此之惨 , 能得到老百姓高度评价?
![王安石为何一度会被认为是奸臣?](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419393S4-3.jpg)
文章插图
王安石确实有远大的理想,也深知变法“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却还是在具体实施中操之过急,最终陷入到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因此,《宋史》对王安石的评价也颇低,“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 , 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 , 而祸乱极矣 。”
【王安石为何一度会被认为是奸臣?】宋神宗在任免王安石为相时,也曾询问司空兼侍中韩琦的意见 。韩琦给予一针见血的评价,“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可惜,宋神宗听从,“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至于王安石在现今受到高度评价 , 跟他的文学作品有很大关系 。
- 陈平同为西汉开国功臣,为何他的评价不如张良、萧何?
- 安禄山墓中为何会有英文磁带?
- 清朝从咸丰年间开始,皇帝的子嗣为何大幅减少?
- 春秋战国为何各国要相互派质子?
- 李渊身为唐朝开国皇帝,为何存在感却很低?
- 孙权为何把孙策长女嫁给陆逊?
- 为何李世民偏爱分封制?唐朝差点陷入危机
- 齐国和鲁国早期并驾齐驱,为何此后发展相差甚远?
- 为何兵法在春秋末期以后才大量出现?之前为什么没有?
- 诸葛亮北伐为何做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