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贤臣,远小人”是诸葛亮《出师表》中非常著名的一句话,也是诸葛亮对刘禅最好的一句忠告 。可惜刘禅并没有分辨贤臣和小人的能力,导致最后宠信黄皓 , 使得蜀汉内部开始出现分裂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诸葛亮不向刘禅明示,谁是贤臣,谁是小人,诸葛亮也不是神,他哪知道黄皓日后会成为祸害 。所以诸葛亮只能拿汉朝的人物做例子,只是刘禅悟性实在有限 , 始终没办法领悟诸葛亮真正的意思 。
文章插图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为数不多的传世文章 , 以真挚、诚恳、富有见地而流传至今 。从中,我们不仅能读到一位贤臣对君主的谏言、一位长辈对晚辈的教导 , 也能读到一代名相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和思考 。
我们都知道 , 诸葛亮生活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而刘备、诸葛亮以汉室为正统,所以 , 在《出师表》中 , 诸葛亮也分析了汉朝衰亡的原因:“亲贤臣 , 远小人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 远贤臣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里的“先汉”即是西汉 , “后汉”即是东汉 。那么 , 诸葛亮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弄懂这个问题 , 我们就必须先搞明白诸葛亮所说的“贤臣”和“小人”都是指的哪些人 。
做为传统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 在诸葛亮看来 , 那些出身高贵,受到良好教育、品行高尚的士大夫们就是“贤臣”;相对的,那些出身低微、并非经过正常选拔途径上来的、只是凭借皇帝宠信而得势的人,便是“小人” 。
具体到两汉,“贤臣”就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小人”则是以外戚和宦官为代表的“佞幸”之人 。那么 , 同为天子 , 为什么东汉的皇帝就那么喜欢亲近“小人”呢?
文章插图
两汉:“物极必反”效应
西汉初期 , 包括文帝、景帝时代 , 是“贤臣”最多的一段时期 。此时 , 与高祖刘邦一同打天下的功臣众多 , 他们都是出身底层、通过建功立业而起家的“贤达之人” 。因此 , 无论能力还是品德,都称得上是“贤臣” 。对于国家 , 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甚至超过了同时的皇帝(毕竟是自己打下的天下) 。所以说,西汉的整个大趋势是向上走的 。
至汉武帝时,高祖时期的功臣皆已故去,社会上的豪族尚未形成势力 , 故武帝可以从民间选拔各类人才为己所用 。张汤、桑弘羊就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后者 , 更被武帝委以托孤重任 。而且这部分人由于没有强大的社会背景,功名利禄皆来自于皇帝的赏识,故其对皇帝的忠诚度可谓“死命” 。皇帝对他们也十分放心,所以君臣之情就显得其乐融融,给人一种“明君贤臣”的印象 。
文章插图
而东汉的两大“小人”之一的外戚,在此时也开始“抬头” 。不过,幸运的是,西汉的外戚们,无论是品德还是能力,似乎要比后世的外戚强得多,甚至还有卫青、霍去病这种凭外戚身份起家却能建功立业而流芳百世的“异类” 。即便是争议颇多的霍光,乃至导致西汉灭亡的王莽,也绝非一无是处 , 最多算是“毁誉参半” 。因此 , 在这一点上,西汉要“幸运”得多 。
到了东汉,开国功臣和他们的后人都已故去了好几代 , 而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甚至有的还在襁褓之中,所以,“外戚辅政”渐渐成了惯例 。但同时,由于这二者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他们也存在冲突;特别是外戚经常会与成年后的皇帝产生权力上的冲突,这时候后者又会扶植宦官来对抗前者 。如此循环,皇帝身边就常常显得“小人”环伺 。
- 推背图成功预测了哪些事件?
- 鸿门宴最早出处是哪?并非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 职场电视剧有哪些 职场电视剧都有哪些
- 周瑜嫉妒诸葛亮才能?
- 张飞的燕云十八骑都有谁?
- 样式雷真的存在吗?
- 刘邦一生写过多少诗?《大风歌》和《鸿鹄歌》分别写给谁的?
- 三国志中姜维的军事才能如何?已经超过了诸葛亮
- 宋朝皇帝御驾亲征捷报连连,为何还要签署《澶渊之盟》?
- 香妃嫁给乾隆的时候年近三十还是已婚,为什么还能得到乾隆的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