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元祐更化的具体过程,带来了哪些影响?

元祐更化又称元祐党争 , 是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 , 在元祐年间(1086~1093)推翻王安石变法的事件 。元丰八年(1085)春 , 宋神宗赵顼病死,其子宋哲宗赵煦即位 , 年仅十岁,其祖母宣仁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执政 。元祐更化,发生在王安石变法十余年后,是北宋新旧党争全面爆发的一个转折点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
具体过程
神宗病逝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支持变法的宋神宗病逝,变法派失去后台,其子赵煦年幼即位,是为宋哲宗,宣仁太后垂帘听政 , 司马光等昔日的重臣们又得以重新掌政 。当时曹太后已死 , 宋哲宗尊祖母高氏为太皇太后,尊宋神宗皇后向氏为向太后,尊生母德妃朱氏为皇太妃 , 军国大事由太皇太后暂时处理,一切按照宋真宗皇后刘娥听政的先例办理 。

探索元祐更化的具体过程,带来了哪些影响?

文章插图
从此,五十四岁的太皇太后高滔滔开始垂帘听政,执掌朝政大权达八年之久 。
高太后一向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对儿子宋神宗大力推行新政非常不满,不过,按照中国的宗法制度 , 成年的皇帝主政,即使是亲生母亲皇太后也不可以干政 。但现 在不同了,她跟当年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和曹太后一样 , 手中已经掌握了无上的权力 。
新法废除
高太后垂帘听政后,立即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 。她先是召回被变法派排斥在外的老臣司马光 。随后,高太后废除了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 , 将因为不支持新法而被下放贬谪的旧臣都召回京师,分别重用 。
熙宁元丰年间 , 有一批重臣因为反对变法而被罢官,包括文彦博、司马光、范纯仁等人 。这些人被免职后,与在洛阳的一些士大夫往来十分密切 。当时洛阳有名士邵雍、程颢、程颐等人,均以道学家自居,文彦博等人待之如上宾 。富弼、司马光等人仿照白居易九老会的故事,经常集中在一起,赋诗取乐 。他们只按年龄大小排列顺序,不按官职高低来论资排辈 。他们在经常聚会的地方专门修建了一所房子,将他们十三人的像全部画在房子里面 , 当时人称之为“洛阳耆英会” 。这些“洛阳耆英”十分喜欢接纳宾客,经常召集士大夫在一起,谈论一些趣闻轶事或国家大事,然后喝几杯酒,吃一顿便饭,号称是“真率会” 。洛阳人敬重这群人的学识和风度 , 也十分羡慕他们的生活方式 。每次“耆英”聚会之时,总有不少人围观,竟然由此成为洛阳的一大景观 。
而这些“耆英”中,最为人瞩目的要数司马光 。司马光作为旧党的领袖,声望极高,时人称之为”旧党赤帜“ 。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到京城开封吊唁宋神宗 。刚到开封,宫廷卫士及京城老百姓争先恐后地拥在司马光身边,对他说:“无归洛阳,留相天子,活我百姓! 。”围观者多达数千人 。由此可见司马光声誉之隆 。然而,司马光却消受不起这般众星捧月般的拥戴 。之后,司马光入朝拜相 。
高太后一临政,便拜司马光为相,立即赢得了相当的人心 。就连大宋的敌国契丹 , 听说司马光为宋朝宰相后,也大为敬畏,告诫己方的边关守将不要轻易挑起争端,要维持辽宋双方友好关系 。
探索元祐更化的具体过程,带来了哪些影响?

文章插图
高太后垂帘后,“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尽量与民生息 。她治下的九年,史称“元祐之治”,被认为是宋朝天下最太平、百姓最安乐的时代,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