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之役"的经过如何?宋真宗真的是软弱吗?( 四 )


四、一场消息不对等的战争:定州大阵不听指挥
其实,我们觉得宋军占尽优势,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开了全图视角得出来的结论 。下面我分别以辽国萧太后和宋真宗赵恒的视角来解析此时二位的心境 。
以辽国萧太后的视角看目前的局势:前有大宋禁军,后有定州大阵,与燕云辽国本土的联系完全被切断 , 统帅战死 , 士气低落,很难再前进一步 。所以,趁着自己手下还有十几万骑兵,派降将、宋朝皇帝的发小王继忠(之前宋朝以为王继忠战死了)去传递消息,并且不断渲染宋朝在河北的战况多么糟糕,好迅速以战迫和 。
以宋真宗赵恒的视角看目前的局势:虽然宋军占据优势,但是没有决定性胜利,辽军精锐尚存,且都是骑兵 。天气已经接近入冬,黄河随时可能结冰,不再是天险 。一旦辽军决定绕过澶州 , 继续南下 , 宋军步兵是追不上辽军的,就算追上了,失去澶州地利的宋军就要与辽军野战,结果很不好说 。那么首都开封就有可能沦陷,从而产生地震级的变故 。辽军主帅已死这事,宋朝方面是不知道的 。但是辽国也不知道的是,悬在身后的十万宋军,定州大阵 , 已经根本不听宋真宗指挥了!这就是本场战争中最有趣的,敌我双方最顾忌的居然是同一件事:定州大阵 。
整个景德之役中,本该是主战场、主力军的十万定州军,在辽国选择绕道别走之后,在王超的率领下,一直作壁上观 。在御驾亲征前,真宗就多次派人催促王超率军向澶州靠拢,可王超就是不听 。王超,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潜邸旧人 , 在赵光义还是晋王的时候就是心腹,资历颇深 。王超想干什么?恐怕当时所有宋朝大臣都认为,王超想做杜重威 。
1、王超等阵于唐河,执诏书 , 按兵不出战2、先是诏王超等率兵赴行在,逾月不至3、车驾幸澶州,大将王超拥兵数十万屯定州,逗遛不进 , 知节屡讽之,超不为动 。复移书诮让,超始出兵,犹辞以中渡无桥 , 徒涉为患宋史
此时,距离五代后晋出帝石重贵时期尚不到60年 。当年石重贵登基后,耻于中原天朝却向辽国称臣,于是积极反抗辽国 。当时的辽国其实并不强,晋出帝几次和辽国大打出手,胜多败少 。就在局势一片大好之时,却错用大将杜重威 。杜重威率领十万晋军主力 , 观望不前,想谋求自立,坐视辽主耶律德光攻陷开封,灭亡后晋 。往事历历在目,此时的真宗皇帝不得不后怕 。所以,当时宋真宗和萧太后的心境其实是一样的,都高估了对方 , 都怕对方拼死一搏,所以也都不敢逼对方太甚 。这就是真宗皇帝答应议和的最直接的原因 。
五、如何有面子的停战,是门学问
确定了议和的基调后 , 就是谈判了 。寇准主张,辽国需要归还燕云十六州,然后向宋称臣 。否则宋军就杀的辽军片甲不留 。其实这是谈判技巧 , 先提高价码的一方会占据谈判的主动,因为寇准是了解宋军真实情况的 。而辽国的停战条件是,要求宋朝归还被周世宗郭荣夺回的燕云关南十县,这也是宋朝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
此时萧太后的真实想法是:关南十县最好能要回,否则就要点军费,回国也有个交代 。此时宋真宗的真实想法是:领土一寸也不能给,但是钱可以给,底线是一百万 。
由于寇准的坚持,谈判大师曹利用的神操作,最后达成的协议是:首先 , 宋朝每年给辽朝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合计三十万 。这就是所谓的“岁币” 。但“岁币”名义上是关南十县的赋税 , 也就是说,宋朝要土地,辽国得赋税 。这样双方都有面子 。从这可以看出,三十万,对于宋朝而言 , 仅是边境十个县的一年赋税 。对于宋朝来说,这真的不算是多大开销 。所以,花钱买平安 , 虽然不好听,但是真宗皇帝可以接受 。其次,宋真宗尊承天太后为叔母 , 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辽为兄弟之国 。因澶州古称“澶渊”,史称“澶渊之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