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和张辽都投降曹操 两人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陈寿在写魏书时,曾将曹魏的五位将军合传而书,称之为“……而时之良将 , 五子为先” 。时间到了20世纪,民间也开始流行一种说法,称这五位曹魏将军为“五子良将” 。
张辽和张郃都列在五子良将之列,而张辽更是位列五子良将之首,可见二位将军在曹魏的地位之高 。然而,无论是张辽还是张郃,都不是在曹操起兵之初就跟随曹操的将领,他们都是在曹操征战四方时,投降曹操的降将 。

张郃和张辽都投降曹操 两人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文章插图
令人疑惑的是,张辽和张郃在曹魏的地位相当,又都是降将,但他们当年投降曹操的时候,为何待遇却各不相同呢?
落魄的张辽
张辽出生在北方边陲,是并州雁门郡马邑县人 。他的祖上倒也有一位名人,此人名为聂壹,是汉武帝时期马邑的一名豪商 。当年的马邑之谋正是此人献给王恢的,并最终得到汉武帝的采纳 。
遗憾的是 , 马邑之谋没能成功,被匈奴人逃脱,否则此计若成 , 聂壹的历史地位不知道要提升多少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聂壹献计、参与马邑之谋失败后,彻底与匈奴人交恶,他的后人不得不隐姓埋名生活,这也是张辽身为聂壹的后人,却姓张的缘故 。
(张辽)本聂壹之后 , 以避怨变姓 。少为郡吏 。
张辽久居边陲,少年时期就在雁门郡当上郡吏,与胡人多有交战 。这种纷杂的处境虽然并不安稳,却令张辽得到了难得的历练,本就善于冲锋陷阵的张辽,在与胡人交锋期间逐渐展现出善战的一面 , 进入并州刺史丁原的视野,被提拔为从事,奉命率兵进京归何进管辖 。
可见,张辽虽然不是出身豪门世家 , 但他却是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 , 从少年时期做郡吏,再到被丁原抬举入京归何进麾下,这一次次的前进之路,全都是靠他自己的努力而得到赏识 。但张辽的运气却并不好,早期跟随的几个人,相继都没能成事,导致张辽长期怀才不遇,这才落魄到要向曹操投降的地步 。
张辽先后跟了何进和董卓之后才归的吕布,当时他的官职是北地太守 。等到吕布领徐州牧时,张辽的官职是鲁国的国相 。张辽无论是担任北地太守还是出任鲁国的国相之职时,他在吕布军中的地位其实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完全是吕布的部将那么简单 。
张郃和张辽都投降曹操 两人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文章插图
建安三年,曹操率军攻破下邳城,将吕布处死 。除了陈宫主动请死以外 , 曹操对吕布麾下的其他人还是比较善待的,例如陈纪、纪子群等人 。正是因为看到这些人被善待,张辽在观望之后,遂决定率兵向曹操投降 。
在张辽投降之前 , 张辽和高顺曾与夏侯惇、刘备交战过,先后将夏侯惇和刘备击败,显示出了自身的实力和价值 。所以,当张辽投降时,曹操欣然接受 , 并给张辽封官赐爵 。
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
曹操当时为何接受张辽的投降,并封官赐爵?因为张辽本身的战斗力很强,曹操素来爱惜人才,加之当时曹操处于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中,身边急需用人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 他自然不会错过张辽这样的猛将 。
既然封官赐爵,又为何职位不高,不赐列侯?无论是中郎将,还是关内侯,这样的封赏对于张辽而言都略显低微了 。曹操如此做法看似轻视了张辽,但事实上这是一种符合逻辑的“论功行赏” 。
张辽投降的时候 , 是在吕布被击败并被处死之后 , 经过一番观望后才决定向曹操投降的 。其实,在吕布被杀以后,吕布集团就已经是群龙无首的状态,败局已定,张辽虽然在吕布军中的地位与普通将领有区别,但也无力回天,即便不投降也定然难逃兵败被杀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