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对番吾之战的时间记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赵世家》中记载的是宜安之战后的第二年 , 也就是赵王迁四年(秦王政十五年),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是“居三年” , 也就是宜安之战后又过了三年,也就是赵王迁六年(秦王政十七年) 。
1.如果番吾之战发生在宜安之战的第二年,也就是赵王迁四年(秦王政十五年)的话,又怎么得出李牧在番吾之战中击败王翦呢?
根据《秦始皇本纪》中的“十五年 , 大兴兵,一军至鄴 , 一军至太原,取狼孟 。”可知,十四年宜安大捷后,十五年秦国再次出兵 , 一路兵马开至邺城(今安阳地界,战国为魏国故地,后为赵所有 , “魏与赵鄴”) , 另一路开至太原 , 攻克狼孟 。符合番吾之战“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的事实 。“南距韩、魏”就不能理解为在南方抗拒韩魏两国的进攻,只能理解为在南方抵御来自韩魏方向的秦军 。这可做番吾之战发生在宜安之战的第二年的证据 。
【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鄴,取九城 。王翦攻阏与、橑杨,皆并为一军 。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取鄴安阳,桓齮将 。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 。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 , 迁 , 勿夺爵 。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 。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 。当是之时 , 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 。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 , 杀赵将扈辄 , 斩首十万 。王之河南 。正月,彗星见东方 。十月,桓齮攻赵 。十四年,攻赵军於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 。桓齮定平阳、武城 。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 。韩王请为臣 。十五年,大兴兵 , 一军至鄴 , 一军至太原 , 取狼孟 。地动 。十六年九月 , 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 。初令男子书年 。魏献地於秦 。秦置丽邑 。十七年 , 内史腾攻韩 , 得韩王安 , 尽纳其地 , 以其地为郡 , 命曰颍川 。地动 。华阳太后卒 。民大饥 。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 。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 。】——《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秦始皇本纪》中我们可以发现,从秦王政十一年开始 , 王翦、桓齮、杨端和三人的黄金组合,就开始对赵国用兵,十二年无战事,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 , 斩首十万 。十四年桓齮攻赵军於平阳,取宜安,后被李牧击败,也就是宜安之战 。但是被李牧击败于宜安《秦始皇本纪》中没有记载 , 算是对秦军失败的一次讳言 , 十五年也就是番吾之战 , 没有提及是谁出战 , 也没有交代战争结果 , 很显然又是一次失败后的讳言 。十六年派兵接收韩国南阳地区 , 腾暂时代理郡守 。十七年内史腾灭韩,十八年王翦,杨端和 , 羌瘣三人组合领兵攻赵 。十九年灭赵俘虏赵王 。
从十一年的攻赵之战到十八年的灭赵之战 , 除了十五年的番吾之战 , 秦国每次的军事行动都详细记载了统帅 。而且对赵的军事行动往往不是一人领兵,而是三人组合出兵(十四年宜安之战例外),多方向进攻 。从十一年到十八年秦国五次对赵用兵,王翦和杨端和有记载的出战是两次,桓齮三次 。桓齮战败后的第二年也就是番吾之战虽没有记载统帅,笔者猜测,王翦和杨端和位列其中的可能性很大 。桓齮攻赵 , 功勋卓著,他败亡后,作为名将的王翦肯定不能置身事外,缺席番吾之战的指挥 。五次出兵 , 唯独番吾之战没有记载秦军统帅是不是让人觉得很蹊跷?是不是秦史为讳言某个人的失败而故意漏记?又会是谁让秦史意识到其重要地位 , 而不敢直言他的失败呢?很明显是王翦无疑,为什么不可能是其他人?因为连斩首十万赵军的桓齮都不值得秦史为其讳败,跟何况毫无名气的杨端和与羌瘣呢?
- 赵国军队实力和秦国旗鼓相当 赵括是怎么输给白起的
- 金牛座女和处女座女 金牛座女和处女座女适合做朋友吗
- 羽毛被和羽绒被区别 羽毛被 羽绒被
- 朱元璋和朱棣曾前后发动近二十次北伐,为何没能彻底消灭蒙古?
- 金牛座射手座 金牛座射手座朋友
- 金牛女和金牛男配吗 金牛女生和金牛男配吗
- 荀彧和荀攸是叔侄关系,为什么面对荀彧的自杀荀攸无动于衷?
- 曹丕被立为太子,和他的生母有没有关系呢?
- 如果吕蒙等关羽和曹操相争,结果会如何?
- 曹操的头疼病到底是怎么来的?和吕布有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