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父子两人的行为会截然相反呢?( 三 )


名望起家——继承遗泽
曹操声名鹊起于集结军事声讨反贼董卓 , 发家于镇压叛乱黄巾军起义,所作所为一开始便占据了“大义”的声望,即使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过程中,对于汉献帝也维持了表面的尊崇,甚至将自己的女儿下嫁于汉帝,缓解不同阶层的摩擦 。虽然四处征战,但“出师有名”;背负奸臣的骂名,却也网罗天下英才为己用 。
若是将曹操父子比作事业,纵观曹操的历程,正属于“创业期”,从稍有权势的官宦子弟到麾下百万之众的一方霸主,曹操迫切的需要这种“尽忠报国”的既定人设来开展自己的宏图霸业 。也正是这种人设 , 让部下的派系相对杂乱,例如有“曹营诸葛”之称的荀彧就是汉室的维护者投效曹操后,多次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 。但其心向汉室,反对曹操称魏公,虽后来被逼自杀身亡,却也从侧面看出曹操部下的心思不一 。
曹操称帝的最佳时机也正是被封为魏王的时候,惋惜彼时英雄暮年 , 又历经了两次赤壁之战失败 , 很难在有生之年把孙权和刘备的力量覆灭,若是取代汉室,登基称帝 。即使成功一来人设崩塌,以前所谓的“师出有名”变成无稽之言,背负千古骂名 , 难免人心动摇 。二来,暮年之际也在难有心力继续征战,不如就此止步,完成他这一代人该完成的事 。(曹操在死前称魏王、加九锡,除了名称上不是帝王,一干礼仪用度已和帝王无异,我们虽然不了解这位枭雄在想什么,但是可以猜测出曹操确实动了称帝的心思 。九锡之礼:九种特赐用物包括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 。是皇帝对臣子最高的荣誉恩赐 , 也是权臣夺取政权的一种制度形式 。)
纵观曹丕的经历 , 正属于“守业期”,曹丕无论是开“九品中正制”,拉拢世家亦或是连续征战讨伐东吴,某种程度而言都是对曹操意志的继承 , 他也必须继承这种遗愿来维持他的政权 , 获得自己父亲部下的大力支持 。实际上,汉朝自从董卓叛乱以后,又有四处起义,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已经四分五裂,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实质上已经亡了,汉朝的延续 , 的确在很大程度上的靠的是曹操和一些忠于汉室的人帮扶 , 否则汉献帝也早已步入灵帝的后尘 。
所以曹丕继位后,在他的心里,在忠于曹操旧部的心里 。这天下本来就是靠魏王兢兢业业,劳心劳力才得以维持的 , 天下本就应该是姓曹的 。现在魏王死了,“于情于理”的称帝不过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罢了 。反之,若是任由事态发展,而自己有没有什么功劳 , 未参与过成建制的军事建设,也没有南下指挥的相关成就,自己所有不过是一些徒有其表的续命 。那么曹操的旧部很可能会不认这位继承者,反而作壁上观 。毕竟无论是谁成谁败,都必须首先安抚好这些手中有实际兵权的将领 。
因此曹丕称帝也可以看作是带领班底一同宣誓 , “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也让你们有一个好的归属 。”
总结
曹丕在曹操死后迅速称帝,正处于内有权利交接、部下散动的内部因素,也有外敌压迫、汉室复燃的外部因素 。需要称帝来稳定局面,其行为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