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机会,宋襄公自然不会拒绝 。在这之后,宋襄公当即发出号召,邀请其他诸侯国和宋国一起 , 派兵进入齐国,支持太子昭即位 。不过当时的宋国,号召力还比较有限,所以也没几个国家愿意听从宋襄公的安排 , 最后也就只有卫国、曹国和邾国这三个国家 , 派来了一部分军队,算是响应了宋襄公的号召 。
文章插图
虽然没几个国家支持,但仗着宋国的强大,宋襄公还是派出了军队,正式进入了齐国 。照理来说,以宋国的国力,如果要和齐国正面开战的话,肯定不是齐国的对手 。但问题是,这场仗是齐国内乱,很多齐国高层贵族,都支持太子昭,或者对太子昭抱有同情的心理,根本不可能站出来抵挡宋国军队 。
所以最后 , 宋襄公轻易带领宋国军队 , 平定了齐国的内乱,将太子昭送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 。这件事做完之后,宋襄公瞬间就名声大噪,一时之间成了最有希望继承霸主之位的人选 。
但同时 , 除了宋襄公之外,还有一个国家,此时也非常强大 , 而且对霸主之位势在必得 , 成了宋国的劲敌 。这个国家,就是南方的楚国 。
此时的楚国,虽然地处南方,但经过漫长的发展之后,国土面积已经非常大,国力十分强大 。而且,当时除了楚国之外的几个大国,几乎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齐国正在内乱,晋国刚刚从内乱当中脱离出来,秦国此时还比较弱 , 郑国则是已经衰落……
总之,当宋国决定争夺霸主之位的时候,楚国几乎是此时唯一一个能和宋国抗衡,并且一较高下的诸侯国 。
正是因为楚国的存在 , 接下来的几年里,整个中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站队现象 。一部分诸侯国,站队到了宋国这一边 。而另一部分诸侯国,则站队到了楚国那一边,形成了两大集团 。
在这个站队的过程当中,宋襄公的表现其实非常糟糕 。这主要是因为 , 此时的宋襄公 , 还没有摆脱自己的公爵身份 。在以往的时代 , 单凭公爵这个爵位 , 宋国的国君就可以稳压其他诸侯国 。这就导致宋襄公在拉拢其他诸侯国的时候,也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 。
大家站队,本来就是为了获得利益,谁又甘心做别人的小弟呢?对于这个道理,宋襄公或许明白,但是明显不如之前的齐桓公懂得那么透彻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站队宋国这边的诸侯国越来越少,楚国那边的盟友却越来越多 。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的高下其实已经分出来了 。此时的宋襄公,如果能及时摆脱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的心态,花心思去拉拢其他诸侯国,或许还有翻盘的希望 。但是结果,宋襄公非但没有去拉拢其他诸侯国,反倒想以武力胁迫盟友,逼周围的几个诸侯国就范 。
文章插图
这样一来,自然就更没有哪个国家,愿意站队到宋国这边了 。就连之前宋国鼎力支持平定内乱的齐国,此时也开始作壁上观 , 不再参与宋国组织的会盟 。
更讽刺的是,此时的宋襄公,依然认不清形式,非要强行以自己的公爵身份,再次召开会盟 。结果,在这次会盟当中,楚国直接出其不意的派遣军队,奇袭会场,抓住了宋襄公 。
在会盟当中,抓住其他诸侯国的国君,这种事情,在以往的时代是从未出现过的 。在会盟开始之前,宋国国内其实也有人提醒过宋襄公,认为宋襄公应该带一部分军队前去 。但结果,宋襄公却始终坚持老旧的思维 , 认为楚国不敢拿他怎么样 。
- 井陉之战之战爆发于何时?韩信的表现如何
- 官渡之战后袁绍实力仍然超过曹操,为何会覆灭呢?
- 长坂坡之战后,曹操究竟是如何处置刘备女儿的?
- 官渡之战曹操采取伏击乌巢策略 曹操怎么就大获全胜了
- 刘禅都已经称帝了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不愿意还政给刘禅
- 司马懿既然已经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还要选择撤兵
- 张飞要是没有死的话 夷陵之战刘备会获胜吗
-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还要退兵
- 襄樊之战关羽有难,刘备和诸葛亮为何不派兵支援?
- 如果郭嘉没有死,曹操能赢赤壁之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