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除了各种制度的统一之外,思想文化融合方面,秦始皇和李斯也曾作出种种尝试,例如尝试包容列国文化、建立博士制度等,可惜最终均已失败告终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一次咸阳宫举办的酒宴上 , 齐人淳于越再提分封制 , 这无疑极大触动了秦始皇和李斯一直以来推行的新政,再加上列国士子对朝政的私下非议,李斯最终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建议 。
与此前几代秦王一样,嬴政、李斯这对君臣的紧密合作,努力想要打造一个万世传承的强大帝国,然而秦国这座大厦尚未完工,甚至大厦根基尚未稳固的时候,秦始皇却突然驾崩了 。
秦始皇巡游归途病逝沙丘,丞相李斯到底为何转投胡亥?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 ,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天下,然而却于归途之中突然病重,最终病逝于“沙丘” 。然而,君王病逝于外,储君尚未确立,作为秦始皇左膀右臂的丞相李斯,却最终倒向了胡亥,他到底为何如此选择呢?
按照《史记》的记载 , “沙丘政变”的主导者,无疑是时为中车府令的赵高,秦始皇病逝之前,曾写下令扶苏返回咸阳的诏书,交由赵高用玺后派人送往上郡扶苏处,但这封关键的诏书却被赵高扣了下来,原因便是赵高与蒙恬有旧怨,害怕扶苏上位后重用蒙恬 。
扣留诏书之后 , 赵高随即找到胡亥 , 并成功劝说其争夺储君之位 。搞定胡亥之后 , 赵高又找到李斯,关于赵高劝说李斯的话语,《史记·李斯列传》中有着详细记载,不过个人认为并不可信,毕竟这种私密谈话是不可能流传出去的 。
文章插图
根据此后事态发展来看,个人认为李斯更多是迫于形势转投的胡亥,原因便在于李斯根本无法掌控局势 。由于秦始皇是在东巡归途中突然病逝,这就给了身为中车府令的赵高很大活动空间,中车府令这个官职虽然不算太过,但却是执掌秦始皇乘舆的官员 , 毫无疑问 , 秦始皇乘坐的车马侍从中,有不少都是赵高的亲信 。
再加上车队护卫的统率蒙毅被秦始皇派去祷告山川,而秦始皇又病重不能理事,作为秦始皇之子的胡亥,也已经成为了车队的实际指挥者 。在胡亥和赵高联手之下,足以控制整个巡游队伍,而李斯贵为丞相,其作用在于朝堂 , 此时却是无法掌控局势的 。
赵高由于曾被秦始皇派去教导胡亥律法,因此两人之间的关系无疑极为紧密,无论李斯同意与否,实际上都已经无法改变局势,赵高之所以劝说李斯 , 不过是为了稳住朝中大臣而已 。此等谋国之事,胡亥和赵高肯定留有后手,如果李斯根本不听劝说,那么可以预见的是 , 他根本无法活着回到咸阳 。
此外,虽然《史记》记载胡亥乃是篡位,但《赵正书》却明确记载胡亥乃秦始皇钦定的继承人 。如果是这样,那么李斯更是毫无选择,只能支持胡亥了 。至于赐死扶苏、蒙恬和蒙毅,更是根本不用李斯同意 , 掌握印玺的赵高就可以办到 。
文章插图
总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李斯倒向胡亥都已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也正因如此,胡亥对李斯并不如赵高那般亲近 , 而这也注定了李斯的悲剧结局 。
胡亥继位后李斯无法掌控朝局,为求自保更是助纣为虐
胡亥即位之后,与其关系更为亲近的赵高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令,李斯虽然仍为丞相 , 但实际上朝政却已经逐渐脱离其掌控,到后来李斯等大臣甚至想见胡亥一面都变得极为困难,而赵高凭借与胡亥的亲密关系,开始逐步掌控朝政 。
- 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他经历了什么?
- 汉昭帝刘弗陵曾经召回留在匈奴的李陵,为什么却被李陵拒绝?
-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 戚夫人:曾经深受刘邦的宠爱,最终被吕雉做成"人彘"
- 琅琊诸葛氏曾经有多辉煌?为什么后来没落了?
- 法正曾经背叛过刘璋 刘备为何更信任法正而不是诸葛亮
- 刘娥与王曾计逐丁谓
- 沈义伦:北宋初期宰相,曾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
- 毕士安:北宋初年宰相、诗人,曾在澶渊之战时支持寇准决策
- 南宋名将韩世忠曾经怼过秦桧,为什么他能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