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项梁举事初期为何没有立即打出反秦旗号?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 。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很多人并不知道,项梁、项羽两叔侄在举事初期并没有立即打出反秦旗号,而是由叔叔项梁拿着秦国原“会稽守”殷通的印信,做起了秦国的“会稽守”,侄儿项梁则被秦国“会稽守”项梁任命为“裨将”,也就是副将 。
为什么项梁、项羽两叔侄不再举事初期就像陈胜、刘邦、田儋等人那样立即打出反秦的旗号呢?项梁、项羽两叔侄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项羽和项梁举事初期为何没有立即打出反秦旗号?】

项羽和项梁举事初期为何没有立即打出反秦旗号?

文章插图
按照《史记》的记载,项梁、项羽两叔侄在会稽郡是避难,靠着“会稽守”殷通的庇护来避难 , 因此,在会稽郡,项梁、项羽两叔侄并没有刘邦在丰沛、田儋在狄县那样的人脉 , 也没有陈胜、吴广二人在大泽乡戍卒中的威望 , 项梁、项羽两叔侄的举事其实非常仓促,仓促到项梁都没法和项羽细细谋划 。
那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 , 项梁被“会稽守”殷通请了去 , 殷通跟项梁说 , 陈胜、吴广举事了,举事两个月以来,大江以西的六国故地都反了,这就是秦国当亡之时,先发制人 , 后发受制于人,殷通决定起兵反秦,任命项梁和桓楚为大将 。
听了殷通一席话 , 项梁敏锐地意识到,殷通说的先发制人真是太有道理了,他要先把殷通制?。?夺了殷通的印信,占了殷通的府宅,抢了殷通的府兵,干一番大事 。于是 , 项梁就跟殷通说,桓楚隐居在大泽之中 , 唯有他的侄儿项羽知其藏人之所,请殷通召他侄儿过来,晓之以大事 。殷通同意,项梁就去找到侄儿项羽,和项羽简单商量了一下待会如何如何杀掉殷通 。

项羽和项梁举事初期为何没有立即打出反秦旗号?

文章插图
跟项羽商量完,项羽又回到殷通的办公室 , 跟殷通又坐着唠了一会,然后让殷通召项羽进屋,跟项羽交待寻找桓楚的事情 。项羽进得屋来,殷通布置完找寻桓楚的任务,项梁就给项羽使颜色,跟项羽说,“可以做事了”,项羽就突然拔剑而起,砍下殷通的头颅 。随后 , 项梁拿了殷通的头颅,佩戴殷通的“会稽守”印信,走出殷通的办公室,殷通的府兵大惊失色 , 混乱,项羽趁机击杀了百八十个府兵,其他人自知不是对手 , 纷纷表示出恐惧和畏服,项梁便找来他昔日所熟知的官吏,跟他们说,要做大事 。

项羽和项梁举事初期为何没有立即打出反秦旗号?

文章插图
项梁这里说的做大事,当然应该是造反,但造反这档子事,成了是裂土封王、高官厚禄,不成就是脑袋搬家、三族被夷,项梁所熟知的官吏真的会铁了心地跟着项梁一起造反吗?并不会 。
别说是这些官吏了,就是萧何、曹参等秦吏 , 在沛县举事之初,也为自己留了后路,推举刘邦做头领,万一造反不成,还可以把刘邦退出去做替罪羔羊 。正因为如此,项梁也不会在刚拉起队伍的时候就把昔日叔侄的官吏置于秦的对立面,项梁甚至也不想把自己置于秦的对立面 , 所以项梁并未在一开始就像陈胜、刘邦、田儋那样打出反秦的旗号 , 而是自立为“会稽守” , 任命项羽为“裨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