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和商鞅变法都使国家富强 世人为何只记得商鞅而不是李悝( 二 )

李悝和商鞅变法都使国家富强 世人为何只记得商鞅而不是李悝

文章插图
乐羊、吴起和西门豹,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属于心狠手辣的能人 。
要说上述事迹的真实性,乐羊和西门豹无可置疑 , 吴起杀妻虽然存疑,但他为人狠辣却颇有能力,这也是无可置疑的 。
想要巩固改革成果,光用能人不行 。
比如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慕容?。?那简直是完美到了极点的人臣 , 但他能巩固改革成果吗?不行 。
因为慕容恪的性格过于柔和,生前想重用自己的弟弟都不行,皇帝根本不听他的话 。
想要巩固改革成果,光用狠人也不行 。
比如明朝的朱棣,刚夺权成功的时候,他任用了一个名叫陈瑛的狠人 , 专杀那些不服朱棣的大臣 。
陈瑛很擅长杀人,也很愿意杀人,但除此之外 , 他干啥都不行 。
久而久之,朱棣发现,陈瑛就是一个只会破坏而不懂建设的人,这种人典型的抹布,用完直接扔 。
果然没过几年,朱棣就提拔纪纲,顶替了陈瑛 。

李悝和商鞅变法都使国家富强 世人为何只记得商鞅而不是李悝

文章插图
后世在说起秦国变法成功的时候,总说秦孝公有多了不起,商鞅有多了不起 。
但在说起魏国变法成功的时候,大家都会说魏文侯有多了不起,却很少有人会说李悝有多了不起 。
因为在整个变法过程中,李悝只是起个头,然后就一门心思辅佐魏文侯,具体的执行工作,李悝几乎是一点都没沾 。
这是因为李悝无能吗?并不是 。
大家要知道,商鞅也只是一介书生,他能办的事,李悝凭什么不能办呢?
从资历来看,变法前的商鞅只是魏国大臣的门客,而变法前的李悝则一直在边境为官 。
在封建王朝时期 , 边境往往是一国治安最差的地方,什么“三不管地区”多如牛毛,民风要多彪悍就有多彪悍 。
而李悝呢?在边境地区当了十多年官,不但很好地治理地方,还多次带兵与秦军作战 。
要是换个朝代,你说李悝是周瑜转世我都信,说他缺乏狠辣与能力?这显然有失偏颇啊 。

李悝和商鞅变法都使国家富强 世人为何只记得商鞅而不是李悝

文章插图
那么,李悝为什么没有像后世的商鞅那样 , 既制订政策,也亲自执行呢?
主要是因为,魏国和秦国的客观环境不一样 。
秦孝公时期的秦国 , 不管有多落魄 , 大家都得承认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秦国依然是一个称霸西方的大国 。
对于这种大国,内部利益集团的盘根错节 , 会复杂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
别说一篇文章了,就是一本百万字的书,都未必能把其中某一个家族说清楚 。
在这种环境中搞变法,商鞅除了能者多劳自己上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必要的时候,秦孝公都得亲自下场为商鞅站台,这就是因为,身边的人看起来多,但可用之人太少 。
而魏国呢?他们原本只是一个家族 , 借壳上市才搞出一个国家,内部嫡系和旁系或许有些矛盾,但显然不像秦国那么复杂 。
在这种环境中搞变法,就少了很多内斗的环节 , 底下有太多能力出众又心狠手辣的人 。
在秦国,这些人始终被世家大族压着,短期内出不了头;在魏国,这些人想要出头,只缺一个机会 。
魏文侯大手一挥,机会就来了 。你说,这里面有李悝什么事吗?没有 。
在魏文侯看来 , 李悝和乐羊、吴起、西门豹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自己手里的一枚棋子 , 想往哪放就往哪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