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唐高宗这份遗诏有何影响?

显庆五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 。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 , 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
公元683年,唐弘道元年,五十六岁的唐高宗李治驾崩,他临终前颁布了一份遗诏,里面有这么一条内容:“军国大事有不决者 , 兼取天后进止” 。这条内容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是巨大的,它赋予了武则天在重大事务上几乎是无限制的权力,最重要的是它没有时间限制,也就是说,不管继任皇帝年纪多大,只要武则天还活着,这份权力就有效 。
这或许是一种无奈,因为在唐高宗执政的中晚期 , 武则天实际上在权力分配上已经和他平起平坐了,朝堂上也只有两党,皇帝党和皇后党,没有武则天的支持,继任的唐中宗李显恐怕当不好皇帝 , 所以李治的遗诏算是一种妥协 。后来发生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武则天凭借遗诏赋予自己的权力,轻易地将两个儿子玩弄于鼓掌之间 , 直至废唐立周 。
武则天能成为历史上合法的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唐高宗的功劳是很大的,活着的时候让她参与朝政,和自己并列“二圣” , 死的时候还授予她最高决策权,武则天的成功有她自己的努力和手段高超的原因,但唐高宗的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主因 。不过,武则天因此而创立的武周这个朝代夹在唐朝的中间,让一众男人感觉到很尴尬 。
武则天改元称帝是唯一,也是终止,“牝鸡司晨”在男权政治社会可是不吉利的象征 , 也把封建社会的政治主导者们的脸皮扒得一干二净,国人善于总结,虽然在之后的朝代中也有因为皇帝年幼继位,避免不了需要太后出来撑腰的情况,但后世的几朝皇帝们却吸取了唐高宗李治的教训 , 在遗诏中都打好了伏笔,本文就聊聊这些遗诏以及其中内容表达的含义 。
宋朝认可皇太后垂帘辅政,但明确的在遗诏中予以相应的限制
宋朝在历史上所有的朝代中是皇太后垂帘辅政次数最多的朝代,两宋加起来有过多达八位太后被允许垂帘辅政,不过也分两种情况 , 一种是因为形势所迫,比如宋英宗是成年皇帝,但继位后突发疾病,因此大臣们恳请当时的曹太后(宋仁宗皇后)出来垂帘,暂理朝政 , 还有两宋更迭之际的孟太后(宋哲宗废后)、南宋灭亡时的谢太皇太后(宋理宗皇后)等,都是这种情况 。

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唐高宗这份遗诏有何影响?

文章插图
还有一种就是新君年幼,前任皇帝特意安排太后垂帘辅政,这种情况在北宋时期出现过三次 , 分别是宋真宗临终前安排刘太后辅政,宋神宗临终前安排高太皇太后辅政,宋哲宗临终前安排向太后辅政,并分别发布了三份遗诏,但这些皇帝都吸取了武则天篡位的教训:“唐氏政衰,或母后专制,或妃主擅朝,树恩私党”,对辅政太后的权力制约和交接时间都做了安排 。
宋真宗颁布《乾兴遗诏》,宋仁宗继位,皇太后刘娥辅政
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然念方在冲年 , 适临庶务 , 保兹皇绪,属于母仪 。宜尊皇后为皇太后,淑妃为皇太妃,军国事权兼取皇太后处分 。必能只荷庆灵 。奉若成宪 。抚重熙之运,副率土之心 。更赖佑佐宗工,文武列辟 , 辅其不逮 。
宋真宗驾崩时的情况和唐高宗时的差不多 , 皇后刘娥在宋真宗晚年一直在帮助他理政 , 在权力上已经几乎和宋真宗并立,唐高宗曾因武则天权力过大产生废后的心思,被武则天揭破后推出上官仪做替罪羊,上官仪被杀,宋真宗也曾想剥夺刘娥的权力,被发觉后推出名相寇准做替罪羊,寇准的下场好一点,宋朝不杀士大夫,因此只是贬官到外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