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参与研制的“特大型钧瓷双龙花瓶的研制”项目获一九九三年河南省乡镇企业科技成果“一等奖” , 1995年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 父亲告诉他:生在成型 , 死在烧成 , ‘钧瓷烧成一把火’ 。 作为一个钧瓷人 , 必须学会和火‘对话’ 。 经验告诉他 , 火往上窜 , 烟往上爬 , 了解窑炉习性也要对火有深厚的感情 。
他认为 , 传统煤窑烧成方式过于保守、不灵巧 , 容易吃烟焖窑 , 说明前期火焰浑 , 氧气进得少 , 燃烧不完全;前火焖 , 带气氛 , 烟囱拉力不够 。 改为小锨少添勤添煤后 , 窑火灵巧升温快 , 烧透起亮净火 。 老窑1040—1100度转火 , 捂火用传统方法下闸板 , 产生一氧化碳多 , 观火孔催手 。 窑内由负压转为正压 。 若进冷风可成弱氧化火 , 烟囱拉力大 , 添煤少能烧透 。 现代新窑起火时间到转火约3—4个小时 , 老窑倒焰时在5—7个小时 。
通过上千窑的经验积累 , 掌握了添烧撒煤烧成技法 , 练就了一双观火慧眼 。 如火池在1—1.2米 , 深度1.4米的窑炉 。 观火墙调剂火候 , 擅长凭经验观火色 , 把握时间 , 用眼力掌握火候 , 窑内由黑到褐 , 由褐到紫 , 由紫到红 , 红中泛暗红 , 红中泛黄 , 黄里发白 。 火色从黑-褐-紫-红-黄-白顺序变化 , 逐步由“浑”到“清” , 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 也代表了不同的温度区间 。 因装窑时掌握着间距缝隙 , 待火色达到白色时就有1280度以上 。 按照上述烧成方法 , 松建烧制的煤烧大花瓶获得父亲及师傅们的一致好评 。
本文图片
“钧瓷难得鹦哥绿”!钧窑以红取胜 , 松建却另辟蹊径 , 以鹦哥绿作为自己的代表釉色 。 父亲曾向他介绍过一种叫鹦哥绿的钧瓷釉 , 是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零星窑变效果 , 形成如翡翠般诱人的碧绿色彩 。 周松建在鹦哥绿的基础上 , 加入其他矿物质 , 研制出以鹦哥绿为基础的新釉色“翡翠飘红” 。 “翡翠飘红”呈现难得的豌豆红、胭脂红 , 绿中透红、红中透紫 , 如胭脂 , 似桃花 , 莹润变幻 , 非常美丽 。
本文图片
在釉色创新上 , 他以鹦哥绿为基础 , 经过不断尝试和思索研制出“红珍珠金”、“蓝珍珠金”、“蓝金釉(炉钧)”等 , 并对传统釉色进行的创新予以总结 , 论文《钧瓷艺术的价值与收藏》在陶瓷科学与技术杂志2010年第四期发表;《钧釉中铜的呈色》在魅力中国杂志2011年05(下)发表 。 他说“钧瓷釉色从宋代的单色发展到复色 , 是质的飞跃 。 钧瓷是雅致的 , 创新也该在传统的基础上展开 , 而非耳饰、贴塑的堆砌 。 回归本源的创新 , 才是真正有本可依、有法可依的创新 。 钧瓷人要在不同的方向探索 , 而不是相互抄袭、模仿 。 ”
本文图片
在钧瓷窑场摸爬滚打40年 , 周松建已经成为行业的一个标兵 。 在钧瓷文化传播与传统技艺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绩:1991年 , 周松建与古钧瓷厂技术负责人、钧瓷老艺人周有创作的作品“钧瓷大花瓶”获河南省人民政府“兴豫杯”名优新产品优秀奖 。 1994年 , 钧瓷作品《双龙大花瓶》获第三届中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博览会金奖 。 2003年 , 周松建被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 2007年 , 被河南省陶玻协会授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 2008年11月 , “首届中国商业文化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 周松建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和全国政协原常委、原商业部部长胡平的接见 , 同时被选为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理事 。
- 玉雕|饰品手串—嘉木
- 看不见的孩子|看得见的孩子 看不见的贫困——评普利策获奖作品《看不见的孩子》
- 书雕|欣赏|美的另一种呈现——书雕作品
- |从成交千元到强势破“万”——40枚文12“去安源”新全的网上竞拍之路
- |世界公认的十大宝藏——每一个都价值不菲,竟然没有中国宝藏入选
- |周海永|韵味 格调 境界——第四届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 |悦读周刊|读书——卡尔维诺:我生于美洲
- 诗歌|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诗歌作品——《白色的火焰(外一首)》
- |新展丨山西博物院“汲古怀初——万德禅人翰墨展”昨日开展
- |童心筑梦想 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