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南宋最像苏东坡的词人,一首端午词,颇有屈子风骨

每天诗词猎奇
关注读书狗子
端午节由来已有 , 早在先秦时代五月初五便是一年中很重要的节气之一 , 已有五月浴兰汤的习俗 。 后来民间每逢五月初五便在江上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五月初五端午 。
因而端午节的习俗大多与纪念屈原有关 , 如龙舟竞渡、包粽子、喝雄黄酒等都是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鱼虾伤害 。 而文人墨客在这一天 , 也都会作诗填词以吊念屈原 。 比如张耒的“国亡身殒今何有 , 只留离骚在世间”、文秀的“堪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刘克庄的“聊一笑 , 吊千古”、苏东坡的“楚人悲屈原 , 千载意未歇”等等 。
词人|南宋最像苏东坡的词人,一首端午词,颇有屈子风骨
本文图片

这种诗词在一些特殊时代尤其常见 , 比如南宋 。 南宋半壁江山沦陷 , 朝廷一味偏安求和 , 爱国义士报国无门 , 往往就生出与屈原一样沉痛无奈的情感 。 因此 , 每逢端午节所作的诗词莫不吊念屈原 , 借以表达自己的爱国悲国之情、有志难酬之恨 。 下面这首《临江仙》就是其中典型:
"
临江仙
宋·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 , 天涯节序匆匆 。 榴花不似舞裙红 。 无人知此意 , 歌罢满帘风 。
万事一身伤老矣 , 戎葵凝笑墙东 。 酒杯深浅去年同 。 试浇桥下水 , 今夕到湘中 。
"
陈与义是北宋末至南宋初期的诗人、词人 ,, 其诗学杜甫 , 人称“诗俊” , 被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 但事实上 , 陈与义的诗沉郁悲壮、慨叹时势 , 是江西诗派中最像杜甫的 。 其词则学苏东坡的豪放词 , 用语壮怀激烈却不像辛派词人那般散文式作词;语意深沉超绝也不像辛派词人过于直接 , 可以说陈与义是是南宋词人最像苏东坡的 。 这首《临江仙》就是陈与义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
【词人|南宋最像苏东坡的词人,一首端午词,颇有屈子风骨】词人|南宋最像苏东坡的词人,一首端午词,颇有屈子风骨
本文图片

此词作于南宋时 , 靖康之乱宋室南渡后 , 陈与义也流寓南方 , 目睹宋高宗听信奸臣主和卖国的政策 , 志士多被排挤贬谪 , 收复故土无望 。 恰逢端午 , 便写下这首《临江仙》借吊念屈原以表家国之恨 。
此词上阕以吟诵楚辞起兴 , 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壮心绪 , 一句“榴花不似舞裙红”以石榴花和权贵的歌舞红裙对比 , 既是对过去繁华的回忆 , 也是对如今偏安的讽刺 。 最后“歌罢”收尾 , 却“无人知此意” , 大有屈子“举世皆浊我独清”之感 。
下阕词调更加深沉 , 叹自己“万事一身伤老矣” , 国家离乱 , 词人漂泊 , 连墙上的戎葵都笑自己老来无用 。 “酒杯深浅去年同”再一次今昔对比 , 酒是去年一样的酒 , 今年却已物是人非 , 人是国非 , 这深沉感慨之下实则蕴含着词人满怀国恨悲愤 。 结尾“试浇桥下水 , 今夕到湘中”以酒浇江 , 吊念屈原 , 强烈的爱国情感呼之欲出 。
词人|南宋最像苏东坡的词人,一首端午词,颇有屈子风骨
本文图片

从开篇的“高咏楚词”到结尾的浇酒“湘中” , 始终贯穿着词人对屈原的凭吊 , 借以抒发自己对国家的关切热爱 , 表达自己想屈原那般有志不得用的无奈和悲愤 。 出语挺拔豪壮 , 语意却深沉超绝 。 后世赞誉陈与义的词:“语意超绝 , 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 。 窥此《临江仙》可知词人全豹之貌 , 诚然绝类东坡!
词人|南宋最像苏东坡的词人,一首端午词,颇有屈子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