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晨读|琴之声

我近期在读古琴相关的书籍 , 有点“叶公好龙” , 因为我自己不弹琴 , 也不懂琴 , 唯爱读书 , 爱着书里提到的琴人琴事 , 很能打动我 。
古琴|晨读|琴之声
本文图片

读到严晓星先生撰著的《近世古琴逸话》 , 我觉得亲切 。 严晓星就是近琴却不弹琴的 , 他的兴趣更多聚焦在琴事 , 而且是民国的琴人琴事 。 书中所载 , 每则几百余字 , 不过是些掌故逸闻 , 可是个中自有况味 。 谭嗣同以家中庭院雷劈之梧桐大树而制琴名“崩霆”“残雷” , 并赋诗惋叹“纵作良才遇以苦 , 呜咽哀鸣莽终古” 。 “绿绮台”原为明武宗御琴 , 后流落民间 , 辗转富商、文人之手 , 或慷慨殉国 , 或视若珍宝 , 此琴经台风而不毁亦被视为奇迹 。 读到这些故事 , 怎不令人唏嘘?
这些琴记 , 原多散漫 , 杂陈于各书 。 严晓星珍而拾掇 , 集而成裘 , 是一项费时且须有见识的工作 , 而所选篇目、事迹 , 更是在倾诉貌古意沉、慕道追远的思绪 。
琴的前身是树 , 琴的形制是人 。 我读《琴人》 , 作者杨岚给我的感觉 , 有点像是一株山地里长出来的树 , 一个自由自在的人 , 向往宽阔的天地、阳光雨露与不那么猛烈的、和煦的微风 。 杨岚原来不叫杨岚 , 岚 , 取山气缭绕之意 , 表达怀念与追求 。
杨岚初中毕业后就浪迹各地 , 背着一把半废的古琴 , 走走停停 , 偶尔在某地休驻一段时间 , 一年半载 , 留不长 , 又走了 。 他并没有强烈的要学琴的渴望 , 似乎不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仿佛游离的状态就成了他生活的意义了 。 他慢腾腾地斫琴 , 一把琴 , 从年头到年尾 , 也没能完成 。 偶尔 , 赶在秋光之前 , 想要合着时节 , 就几天的时间 , 他却没日没夜地赶了出来 。 斫琴于他 , 要紧的是“斫” , 刀劈斧砍 , 凿去了许多 , 他只要那剩下的、适合的那么一些 , 琴面和琴底合上 , 轻轻拨弄 , 乐音低而回鸣 。
【古琴|晨读|琴之声】古琴发展到现今 , 弹琴的目的、审美的情趣大约发生了很多变化 。 可是 , 有些本质没变 。 琴之道 , 根本在“独” 。 抚琴人仿佛自处于独特的空间 , 抚琴是一种坐禅自省 , 是一种与“道”的直接沟通 , 是与心灵中深奥玄秘的一些东西的交流 。 古琴之特别 , 还在于它不仅是乐器 , 每首琴曲都有故事 , 牵涉悠久的历史与往昔景象 , 琴曲是丰富的叙事文本 , 琴之声 , 是出世的 , 又常常是忧思的鸣响 , 所以 , 琴 , 最得文人喜爱 , 它本身就有象征意义 , 琴棋书画 , 琴在首位 。 现代文人哪怕不会弹奏 , 也常会在房中、案上、壁架搁置一具 。
琴 , 出世又入世 , 可作天地自然之轻音 , 可作思虑激昂之鸣响 。 琴 , 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蕴 , 在风雨飘摇之世尤显风骨 , 令不弹琴者亦为之向往 。 (林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