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解读|东坡词 “蝶恋花·送潘大临”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 , 潘大临将赴省参试 。
苏轼借京都试成出仕文人昔日风流韵事作该词 , 激励潘大临的心志与大愿 。
《蝶恋花·送潘大临》
原文“别酒劝君君一醉 , 清润潘郎 , 又是何郎婿 。
记取钗头新利市 , 莫将分付东邻子 。
回首长安佳丽地 , 三十年前 , 我是风流帅 。
为向青楼寻旧事 , 花枝缺处馀名字 。 ”
蝶恋花:词牌名 。 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 双调 , 六十字 , 上下片各四仄韵 。
潘大临:字邠老 , 秀才 , 北宋江西派诗人 , 著有《柯山集》 。 苏轼贬居黄州时 , 二十多岁的潘大临从苏轼学诗习书 。
钗头: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 , 用来结住头发的称“钗子” 。 钗头系钗的首端 , 多指钗 。 这里代指美女 。
新利市:仕庆所赏得的钱 , 这里代指升官所得赏钱 。
东邻子:东边邻居好色之子 。
回首:回顾 , 忆起 。
长安:古都 。 这里泛指京都 。
佳丽:美丽的女子 。
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 。 这里代指妓院中的女子 。
花枝缺处:妓院 , 白居易《长安道》诗:花枝缺处青楼开 。
译“送别的酒劝你一醉方休 , 清秀而丰润的潘郎 , 你是哪家的郎婿?
记住美人与升官所赏的喜钱 , 不要交给东边邻居好色的小人 。
忆起京城那个美女密集的都市 , 我是英俊潇洒的不一般的人物 。
为向青楼女子寻觅往日风流韵事 , 在妓院的墙上还留着名字 。 ”
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 , 潘大临准备先去参加开封府的“解试” , 即“秋闱” , 取得“解元”资格后 , 再参加来年春天的“春闱” 。
苏轼祝愿潘大临蟾宫折桂 , 写下了《蝶恋花·送潘大临》一词 。
上片 , 以“酒”为媒体 , 写苏轼对潘大临的嘱咐与期望 。
“别酒劝君君一醉” , 写饯行 。 “别酒” , 象征深情厚谊 。 “劝君” , 情谊非同寻常 。
一杯 , 君醉了 , 再一杯 , 自己也醉了 , 词人醉后吐真言:“清润潘郎 , 又是何郎?”
第二、三句选择人生两大事进行议论:一是“学而优则仕” , 二是“书中自有颜如玉” 。
文人过考 , 面临两大话题 , 每每提及 , 倍觉亲切自然 。
【东坡|解读|东坡词 “蝶恋花·送潘大临”】“清润”二字 , 饱含着苏轼对潘大临青春美的赞赏之情 。
“记取钗头新利市 , 莫将分付东邻子” , 以史实为教训 , 苏轼叮嘱潘大临要记取:仕庆得到的赏钱与此而幸遇的美女是珍贵的 , 千万不要轻易丧失于东邻的好色之徒手中 。
此句可谓语重心长 , 语短情长 。
下片 , 以梦幻、假想之笔 , 写苏轼以自己还未赴试人仕的美妙人生构想来激奋潘大临的功名心 。
“回首长安佳丽地 , 三十年前 , 我是风流帅” , 以假想之笔 , 写了以往应试入仕之人的的美好回忆 。
“长安”京都 , 政治中心 , 处处都有“佳丽地” 。
多少“三十年前”的妙龄仕途男子 , 出入于繁华的“佳丽地” , 常常发出幽悱的咏叹:“我是风流帅” 。
一个“风流帅” , 一语双关 , 说政治上出人头地 , 神情上英姿潇洒 。
苏轼赴试将近20岁 , 即将赴京参试的正茂风华 , 预想成为“风流帅”人物的一天定会到来 。
最后两句 , 满怀深情地对潘郎说:“为向青楼寻旧事 , 花枝缺处馀名字” 。
想当年 , 我未亲自出入“佳丽地” , 但而今 , 我就要“功成名遂早还乡” , 已不可能寻觅青楼旧事 , 更不可能在青楼墙上留名 , 而只能“记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