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格里|追寻共同血缘:欧洲族群意识的中世纪想象

正如许多人已经叙述的那样 , 《民族的神话》一书是在对古典时代欧洲的民族观、罗马帝国晚期以来的民族大迁徙和融合过程做一叙述 , 指出“欧洲所谓的民族不过是在欧洲中世纪早期所形成的一种‘迷思’ , 是一个被构建起来的神话 。 ”
帕特里克·格里|追寻共同血缘:欧洲族群意识的中世纪想象
本文图片

《民族的神话》作者:帕特里克·格里 译者:吕昭、杨光 版本: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2月
其实 , 这种民族是“迷思”和神话的观点 , 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 就成为了民族研究学界的共识之一 。 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者 , 以费雷德里克·巴斯为代表的人类学家对本质主义者(他们认为民族从古就有 , 其结构、特征与边界恒定)进行了强有力的挑战 。 但在现实生活和历史学的一些领域中 , 本质主义论述仍然顽固的占据着自己的地盘 。 在这些领域 , 人们总是倾向于对某个人群的由来给出一个单线解释 , 总是在强调它们的边界的稳定性 。 这可能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构成的——一方面当然是出于现实政治需要 , 人们需要简化历史 , 需要让现实反照过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那些古籍中就是这么记载的 。 古代历史学家们眼中的世界往往是条理分明、各有本源的 , 他们的这种理解和描述世界的方法至今仍影响着我们 。
撰文|郑非
希腊与罗马: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的神话》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反驳之 , 作者帕特里克·格里一方面讲历史阐述欧洲各古代族群的变迁、融合与分裂 , 另一方面也对古代人的民族观进行了剖析 。 对前者 , 有很多人已经称赞作者有极精当的勾勒 , 此处就不赘述了 。 后者似乎还少人谈到 , 那么本文就试着讲述一下格里的叙事逻辑 。
格里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谈起 。 “希罗多德在叙述希波战争的起因时 , 同时开创了历史写作和民族志写作” 。 在对当时的世界进行描述时 , 他按照地理和文化将众多的族群按部就班的安排在世界的不同角落 。 而且 , 他通常将族群的起源归结为某位共同祖先 。 在他的世界图景中 , 各民族就像孤岛一样存在 , 方便辨认 。 当然 , 希罗多德对族群的描述并不是刻板到一无是处 。 首先 , 希罗多德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相对主义者 , 他对他人(蛮族)的文化并不持贬斥意见;其次 , 希罗多德在认定族群的时候 , 并没有完全按照客观标准(如风俗、血统、地域和政治形态)进行分类 , 也强调人们的主观认同;再次 , 希罗多德感知到了历史的变化和族群的演化 , 在他的笔下 , 族群是可以诞生和消灭的 。
帕特里克·格里|追寻共同血缘:欧洲族群意识的中世纪想象
本文图片

法兰克王国创始人克洛维一世 , 在法国右翼政客眼中 , 他被视作法兰西民族的共同祖先 。
对于后来的罗马历史学家 , 如普林尼 , 来说 , 这三个“缺点”是无法容忍的 。 野蛮人必须比文明人要低劣 , 分类的方法必须更客观 , 更有秩序 , 族群应该具有永久性——可以变化 , 但内核一致 。 这样才能画出一幅清晰的、等级分明的世界地图 。 普林尼本人就坚持通过族群的居住地来区分不同的族群 , 将多瑙河以东的所有蛮族部落一概认作斯基泰人 。 在他的《自然史》一书中 , 普林尼更追溯既往 , 将一个新族群看成是老族群的变形——“一个老族群可能会获得一个新名字、一些新的风俗和特征 , 甚至是与之前截然不同的风俗和特征 , 但是 , 有洞察力的罗马人依然能够凭借对这个族群之前特点的了解而认出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