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去哪玩 平陆什么地方好玩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 。
材料一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 。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 。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 。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 。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 。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 。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纽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 。建筑也有类似的冬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 。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 。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 。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
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2分)
2.根据材料一及《红楼梦》第三回节选的文字,说明“荣国府”所体现的中国建筑“文法”的特色 。(4分)
(黛玉)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只有冬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 。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