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贫穷并不是作家的缪斯,作家也没有爱情谜题的答案( 三 )


但汉松:我觉得访谈录是对传记很好的补充 , 但是两者其实不能相互取代 。 如果说传记更像是用文字来给作家画肖像的话 , 那么访谈录在我看来 , 更像是戏剧演出 , 在里面你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你心爱的作家如何与人交谈 , 而你仿佛就在他们旁边竖耳偷听 。 所以 , 访谈录更具有现场感 。
但是另外一方面 , 这种现场感、表演性可能也会带来一些麻烦 。 作家在接受访谈的时候 , 可能会撒谎 。 成名后 , 他们可能经历过无数次类似的访谈 , 他会给访谈者一些套路化的答案 。 当然 , 有时候你也能感觉到他们真性情的一面 。 我读卡佛的访谈 , 觉得他总体来说还是很诚实的 , 有一种鲜明的个性跃然纸上 。
张伟劼:刚刚但老师说访谈是一种戏剧性的演出 , 这一点可能在西语作家的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 讲西班牙语的人本身就是喜欢开玩笑的 , 而且他们会觉得你杜撰得越精彩 , 说明你能力越高超 。 所以我估计如果今天马尔克斯也坐在先锋书店的台子上 , 我们把《马尔克斯访谈录》里面同样的问题再问他一遍 , 他绝对会给出不一样的回答 。
贫困与文学
钦文:我们读作家传记的时候 , 往往也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 有的作家在访谈时摇身一变成了段子手 , 虽然其实可能有商业因素在起作用 , 但似乎有意无意一直在重复这样一个主题:我想过上更好的生活 。 这就涉及我们今天要谈的一个话题:贫穷 。
【|对谈|贫穷并不是作家的缪斯,作家也没有爱情谜题的答案】很多作家在成名之前 , 贫困或者说经济的拮据往往会是很常见的状态 。 在多大程度上 , 拮据的生活是促使其创作的原因?还是说创作是他面对这样一种生活窘境的治疗?我想听两位老师谈谈:在你们各自研究的对象中 , 有哪些作家的创作与贫困密切相关?
张伟劼:想想我自己读过的西语作家 , 可能贫困与他们的写作之间没有特别必然的联系 , 既有那种养尊处优的、写出很好的作品的 , 也有那种在贫困当中写出好作品的作家 。 但是我印象中那些最经典的伟大作品 , 往往是诞生于贫困之中 。 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的时候是辞掉了自己的工作 , 向亲戚朋友借了点钱 , 然后把自己在家里面关了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 , 写出了《百年孤独》 。 对于拉美的现代作家来说 , 贫困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 , 这和拉丁美洲的现状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拉丁美洲作家是在一种欠发达的状况下去写他们的作品的 , 相较于在英美国家 , 在拉丁美洲当作家要更为贫困 。 加莱亚诺曾经说过——这是有数据作为支撑的:拉丁美洲只有百分之五的人买得起冰箱 。 在这样一种状况下 , 作家写出来的小说可能都没有很大的市场 , 所以他们不得不在写作之外再打一份工 。
我们知道很多拉美作家会兼一份职 , 其中最多的是新闻采访人员 。 像马尔克斯、略萨、加莱亚诺等 , 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一边当采访人员写报道、写新闻 , 一边去搞文学创作的 。 还有很多拉美作家除了贫困之外 , 在政治上也受到很多限制 , 其中很多人在欧洲流亡 , 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 这方面 , 我想加莱亚诺的例子最能说明问题 。 20世纪70年代 , 加莱亚诺的名字已经上了乌拉圭和阿根廷军政府的黑名单 , 不得不流亡 , 他是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去完成很多创作的 。
但汉松:在这些作家当中 , 曾经最穷的、日子最苦的就是雷蒙德·卡佛 。 卡佛苦到什么程度?当时他和妻子玛丽安育有两个孩子 。 他一直想成为职业作家 , 爱荷华作家工作坊当时录取了他 , 然后他们全家就开车过去 , 但是身上据说只有一美元 , 开到半路连油都没有了 。 怎么办?他老婆就去路上的快餐店打小时工 , 赚到钱去加油 。 可能有读者会打抱不平:凭什么卡佛不去打工?因为玛丽安特别宠爱他 , 她觉得卡佛来到这个世界有他的使命 , 他就是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 所以她愿意去打很多工养活她的老公 , 让卡佛有一个相对没有干扰的环境去写作 。 试想 , 如果玛丽安来自富贵的家庭 , 那么按照卡佛的说法 , 他可能会写出比《2666》更长的长篇小说 。 他为什么不能写长篇小说?卡佛的解释是 , 家里太穷了 , 每天都是一地鸡毛 , 想着赚奶粉钱 , 想着该怎么付电费和水费 。 孩子天天在那儿哭闹 , 老婆又在外面打工 , 他只能窝起来写短篇小说 , 因为这些文字迫切地需要发表和换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