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松楷法 , 书写增速
行书兼有楷书的基本法则和草书流动的笔法 , 行书运笔虽比草书慢 , 但比楷书要快 , 而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 苏轼所言的:“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的观点 , 说明了不同书体形态的不同 , 也说明了书写的速度和节奏的不同 。 研习楷书时 , 在笔法上要求建立楷法 , 即关于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各种要求 , 概括地说 , 起、收须有交待 , 如藏锋、露锋、回锋、折笔、顿笔等 。 而行书因为书写的便捷 , 将楷书行笔中的一些繁杂的笔法进行简化 , 省去了许多逆、回、顿、驻、转等楷书笔法 。
可是 , 放松楷法 , 并非意味着行书书写的容易 , 在用笔上的要求反而是更高了 。 它要在点画的表现上保持楷书所要达到的或基本遵循的艺术效果 , 笔画当重处还得重 , 当轻处还得轻
不能像硬笔写出的那样一般粗细 , 有弯无折 。 刘熙载《艺概》云:“书家于提按二字 , 有相合且无相离 , 故用笔重处正须提正、用笔轻处正须实按 , 始能免堕、飘二病 。 ”这种功夫要从楷书中来 , 根据楷则进行放松 , 使行书行笔有节奏 。 在起笔、收笔时缓些 , 在中间行笔时快些 , 而在笔画之间交换过程中 , 笔势更迅疾些 。 总之 , 行笔既要不徐不疾 , 沉着从容;又要有疾有徐 , 态度自在 。
本文图片
2、露锋入纸、中侧互用
行书的起笔有用“逆势切入”的笔 , 这基本与楷书相同 , 由于行书行笔较快 , 故其逆势往往在空中完成 , 笔尖不着纸 , 称为“意逆” 。 而行书一般的起笔都是顺势落笔的 , 行书用逆锋起笔只是少数 。 行书的用笔是中锋与侧锋互用的 。 笔画无论方圆 , 以中锋为主 , 这是一个基本大法 , 可是行书在书写过程中 , 不断地起止转折 , 笔锋无时无刻不向侧锋方面转化 , 要熟练地运用中锋和侧锋 , 固非易事 , 关键在于调锋 , 笔锋要能随倒随起 , 能侧能中 , 就不会有僵卧之病 。 所谓中锋 , 即指笔运过程中 , 笔心常在点画中线上行走或万毫齐力的行笔;所谓侧锋的特点是笔尖偏于笔画之一方 , 铺毫用力有所偏重 。
历观前贤名迹 , 古人作行书没有不兼用侧锋者 , 无不以“中锋取劲 , 侧锋取妍”为准的 , 因此不能偏信笔笔中锋的说法 。 在行书名家中 , 就连以多用中锋著称的颜真卿 , 其名作《祭侄稿》亦时露侧锋之笔 。 行书的用笔特点 , 应是以中锋立骨 , 以侧锋取态 , 微露锋芒 , 而富生意 , 随着笔势的往来 , 翻腾起倒 , 笔意到处 , 则体势也就自然圆活 , 风骨也就自然劲健 。
本文图片
3、笔意萦带、牵丝往来
行书的点画之间 , 都是有一定联系的 。 所谓“笔意萦带”是为了行笔的简捷 , 求其收、起之间的方便 , 便用“牵丝”把他们联系起来 , 王羲之《兰亭序》帖及米芾《方圆庵记》帖中的“是”字是最能见出笔意的萦带 。 这个“是”字既省去了楷书行笔的繁杂 , 又增加了艺术的渲染 。
笔意萦带、牵丝往来的行书用笔特点 , 既是点画之间的联系 , 又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联系 , 在笔势上尤为明显 。 在字与字之间 , 上一字的收笔要带下一字的起笔 , 会形成一个小小的附钩 , 使字与字之间更为流畅活泼 , 互相映带照应 , 富有往来的流动感 , 笔致更为连贯 。 但是真正好的笔意萦带在于无形的连绵 , 如苏东坡的《渡海帖》 , 其书上授下承 , 尽在字势的神态之间溢出 , 眉目之间神驰意往 。
- 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员曝行业乱象:司机、房屋中介变同事,线上面试隔天上岗
- 翡翠|翡翠赌石 , 不弄清楚翡翠的“皮、雾、肉”,怎么捡漏?
- |5本黑暗、沉重、虐心小说,比普通小白文强多了,书荒值得一看
- |北京博物馆、美术馆今日重开,“有展览看,生活就回到了正轨。”
- |王羲之墨迹大全集,必藏!
- 屈原|上次苏东坡、这次屈原,冲上热搜的素材你们都哪里找的?
- 鸳鸯|《红楼梦》之鸳鸯、袭人、紫鹃和平儿:做一个有用的人,多么有用
- |《白鹿原》:弱者怨人,强者自渡、圣者渡人
- |郭襄为何在40岁出家创立峨眉?原因很简单,跟杨过无关
- |玉石、沉香、金丝楠木 四川船山法院集中拍卖1400件文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