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古籍善本收藏新宠“手抄本”

书法|古籍善本收藏新宠“手抄本”

文章图片

书法|古籍善本收藏新宠“手抄本”

文章图片

书法|古籍善本收藏新宠“手抄本”

文章图片

收藏新宠“手抄本”
一提起收藏 , 大多数人想到的首先是名人字画、明清瓷器、玉器和红木家具等 , 再具体一点就是元青花、和田玉、紫檀黄花梨 。 当然 , 对于行业来说 , 大多数人的是对古玩这一行当的概略认识 , 而作为有一定接触和收藏知识面的人来说 , 收藏却是一门大的社会学科 , 可谓包罗万象 。 近期 , 出现在法国巴黎拍卖会上的明代嘉靖年间《永乐大典》手抄本以高价成交 , 再次把很多藏家的视野集中在古籍善本上 , 藏家们一边赞叹拍品的价值高不可攀 , 一边由衷的钦佩前人的智慧与勤奋 。 今天 , 我也来聊一聊收藏门类中的一个新宠——手抄本的收藏 。



就目前收藏界对于手抄本的门类归属没有太明确的定位 。 但我们习惯的把她划在软片范围 , 再具体点的划分就是在书画类 。 当然 , 更多的人愿意把它归于古籍善本之中 , 也是情理之中 。 手抄本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手工抄写出来的原本的版本 。 手抄本的产生 , 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 , 一个是行业文化的总结传承 , 特别是宗教、医学等领域 , 由于古代文字载体的单一性 , 口授与手抄就成了最佳的授业方式 。 另外一点 , 缘于古时候业余文化活动方式的单一 , 一些官员、乡贤、书生便通过抄写古典名著等方式来打发业余时间 , 实际看来这是一种高极娱乐和修身养性的方式 。



就当下存世的作品来看 , 大体分为软笔和硬笔手抄两种 。 就时段划分 , 基本以49年建国为一个分水岭 , 建国前以毛笔手抄居多 , 建国后 , 随着钢笔的普及 , 毛笔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而行业内收藏的热宠多为民国以前的软笔手抄 , 其原因无外乎那么几点 , 一个是年代感 , 越老的作品越有味道 , 可谓纸、书俱老 , 当然也不乏一些名家作品;另外一点就是手抄版本有一些属于绝版 , 收藏价值较高;还有一点 , 就是受时代的影响 , 清末民初阶段 , 整个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 而对于文化的约束相对较少 , 特别是民间文化的传播可谓是百家争鸣 , 枝繁叶茂 。 而建国后 , 手抄本依然在延续 , 只是手抄内容不再像清末民国时那么宽泛 , 加之硬笔的流行 , 传统宣纸已经不符合其书写的需求 , 同时 , 随着印刷业的不断兴盛 , 手抄本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 坚持手抄的人也大多集中在医疗、科技等学术研究领域 。



从目前所接触的存世手抄本的内容来看 , 大致可以分为医学类、道学、经学、风水学、易学、武学、文学、名人笔记类等 。 当下市场较为常见的是文学类手抄 , 主要还是缘于文学的受众面相对较大 。 而医学、经学、易学、道学、风水学等传播大多都是行业内流通 , 对于行业之外的人来说 , 不仅受认知面和历史环境、传播条件的限制 , 而且这些行业大多恪守“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心口相传 , 秘而不宣”的规矩 。 手抄本的保存是一大难题 , 书画、古籍善本类本身就是收藏品中保存难度最大的一种 , 受气候、环境、时间的影响 , 很多书画古籍缘于虫蛀、氧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 有些书籍之所以能够得以保存至今 , 主要还是归功于爱书人士和艺人们对前人智慧结晶的尊重与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