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她带到别的城市 , 她就不能回来了 。 ”
良言一句三冬暖 , 恶语伤人六月寒 。
尽管父母不为所动 , 但是这些话语犹如一柄柄飞镖 , 直接刺向谭伊玲脆弱的心灵 。
她坐在椅子上 , 就算大小便失禁 , 也不敢动一下 , 生怕被别人看到 , 又要提出将她丢掉 。
为了让自己有用 , 她爬在地上 , 学会了做家务 , 给爸妈弟妹洗衣、做饭 。
12岁那年 , 谭伊玲有了轻生的念头 。
她趁着家里没人 , 拿起刀片朝手腕割下去 。
血珠从细细的伤口一点点涌了出来 , 谭伊玲看了片刻 , 鬼使神差般 , 找了创可贴护住伤口 。
从地里干活回家的父亲看到后 , 气得破口大骂:
“谭伊玲 , 死算什么本事 , 你要是真有本事 , 就应该坐着比别人站着活得好!”
“你现在就是井底之蛙 , 要想办法走出去!”
父亲的话刺耳犀利 , 瞬间让这个12岁的小女孩清醒 , 两行清泪从她的脸颊滑落 。
为了给她治病 , 父母整日艰辛劳作 , 却从没放弃过 。
她还没有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没有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 有什么资格死呢?
一年后 , 在姑姑的建议下 , 谭伊玲前往桂林 , 找一位老中医治疗 。
治病间隙 , 她就在姑姑的废品站帮忙 。
废品站回收的旧报纸和杂志 , 成了她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来源 。
她从报纸上了解到 , 有些病患通过写求助信 , 获得去大城市治疗的机会 。
这个消息 , 让谭伊玲看到了曙光 。
二 , 一封封求助信 , 开启“北漂”之旅2002年 , 18岁的谭伊玲开始写信“自救” , 希望到北京接受治疗 。
一封封求助信寄往全国各个城市 , 均如石沉大海 , 杳无音讯 。
坚持写了2年 , 北京新闻部的记者来桂林找她了解情况 。
见了2次面 , 记者指出她的问题所在:
“谭伊玲 , 你最大的敌人不是病魔 , 而是你自己 。 你太自卑了 , 从来不敢和人对视 。 ”
记者的话 , 让谭伊玲的头低得更深了 。
为了让自己像个正常人 , 她虽然学会了各种生存技能 , 可是因残疾带来的自卑感 , 从未消退 。
在记者的鼓励下 , 她决定改变 , 试着笑脸相迎 , 主动和人说话 。
2005年5月 ,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自己 , 谭伊玲来到北京 , 参加了《梦想中国》节目 。
在社会的捐助下 , 谭伊玲住进北京301医院 , 接受治疗 , 并且第一次坐上轮椅 , 有了代步工具 。
医生能做的 , 只是治疗她的褥疮和坐骨神经痛 , 至于双腿 , 站起来的希望不大 。
首都的繁华与对残疾人的包容吸引了谭伊玲 , 这一年她正式成为一名“北漂” 。
谭伊玲坐着轮椅四处找工作 , 因为身体残疾外加没有学历 , 让她无数次碰壁 。
她开始摆地摊、街头卖唱 , 为了省钱 , 一天只吃一顿盒饭 。
这样的生活 , 对普通人来说 , 艰辛苦涩 , 可是谭伊玲内心充实无比 。
她终于可以自食其力了 。
一年后 , 在谭伊玲的鼓励下 , 妹妹也从广西来到北京 , 做了销售员 。
她把妹妹照顾得妥妥贴贴 , 为她洗衣、做饭 , 经常鼓励妹妹 , 教她做人的道理 。
朝夕相处下来 , 妹妹对她刮目相看 。
在北京 , 谭伊玲受到很多好心人的帮助 , 也生出了帮助他人的想法 。
2008年 , 谭伊玲成了一名服务残奥会的志愿者 。
她坐着轮椅赶公交 , 去30多公里外的孤儿院 , 照顾和陪伴残疾孤儿 。
渐渐地 , 这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子 , 感染了身边所有人 。
- 高职|2022作文题,浙江卷争议最大:35岁将面临失业?
- 高校|高校招聘限制年龄过于严格引争议,超27岁就不招录,背后原因曝光
- 高职院校|现在想去职业院校当老师,需要什么条件?
- 高职|30岁互联网打工人:职场情场双失意,相亲二婚带娃的彩礼也要18万
- 清华大学|高职毕业生在清华任教,谁说职校生没有远大前途|荔枝时评
- 高职|谁说陪酒难?把握领导3种性格,3个方式轻松搞定,让人刮目相看!
- 招聘|“超过27岁不录用”,高校招聘年龄限制引争议,背后深意值得思考
- 南昌|高职毕业生在清华任教,媒体:诠释“一技之长是最大底气”
- 清华大学|厉害了!90后高职毕业生在清华当老师,本人回应:不是特例
- 民营企业|“超过27岁不录用”,高校招聘年龄限制引争议,背后深意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