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馆》里的秦二爷,在上海的传奇翰墨之缘( 二 )


1975年 , 已经十五年没见面的两位老友重逢于上海 , 十发先生激动万分 , 精心创作巨幅精品《屈子橘颂》赠与蓝天野先生 , 蓝先生后来一直将老友的这幅馈赠挂于家中客厅 。
|老《茶馆》里的秦二爷,在上海的传奇翰墨之缘
本文图片

阔别十五年后 , 程十发为老友蓝天野绘制精品《屈子橘颂》
蓝天野先生演戏之余 , 喜爱跑琉璃厂古玩画肆 , 也曾收藏不少精品古画 , 其中有幅明代陈老莲的《墨竹图》颇为精彩 , 却也有人对此画真伪存疑(因上博有一幅类似作品) 。 在1977年的一次聚会时 , 蓝天野取出此画请十发先生鉴定 。
|老《茶馆》里的秦二爷,在上海的传奇翰墨之缘
本文图片

蓝天野赠与程十发的明代陈老莲《墨竹图》 , 后捐赠上海中国画院
众所周知 , 程十发的绘画从陈老莲艺术中汲取养料最多 , 收藏老莲作品也不少 , 还刻有“十发梦见悔公”和“十发梦见莲子”两枚闲章 。
因此 , 当十发先生见到这幅《墨竹图》后 , 颇为激动 , 只见画面上有偃竹两枝 , 一浓一淡 , 交相辉映 。 画家用笔既沉着有力 , 又不乏飘逸灵动 , 枯湿浓淡 , 相得益彰 。 上题:“洪绶画竹 , 以与可为第二义 , 然第二义亦不可多得 。 时己巳暮冬醉后写于清泉草亭 。 ”十发对于陈老莲 , 可谓“三百年后一知交” , 他特别赞赏其尊重传统 , 又能出古入新 , 化怪诞奇崛为高古雅逸的艺术追求与创新精神 , 这也与他“用最古的笔法与最新的现实相结合 , 可以创造出中国画的一条新路 , 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的创作思想极为契合 。
仔细审定之后 , 十发先生确定这是陈老莲三十二岁时的笔墨佳作 , 构图新颖而笔墨老辣 , 大为欣赏 , 顺老莲题跋之意 , 当即欣然为之题记:“老莲三十二岁时师文湖州偃竹图 , 自称为第二义 。 余亦好写竹 , 以老莲为第二义 , 第二义岂多得哉?丁巳中秋 , 文冲兄招饮 , 天野兄出示此悔翁杰作 , 读此筼筜清影 , 余惊呼曰:三百年来 , 月明在此!”字里行间足见其对此图欣赏、喜爱、赞美之情 。
艺术总是有着醉人的魅力 , 回沪之后 , 十发先生对此画念念不忘 , 不得已只好托熟人相询 , 是否可以用自己家中藏品与那幅《墨竹图》作交换 。 不料蓝天野先生闻知后 , 极为豁达大方 , 几乎未加思索 , 就将此幅《墨竹图》慨然赠予程十发 , 并坦然说道:“我是演员 , 赏画不过是怡情养性;而十发先生是专业画家 , 又深得老莲神髓 , 此画由他收藏 , 更有价值 。 ”
1990年 , 蓝天野主演的电视剧《封神榜》播出后 , 程十发非常认真地观看了全片 , 尽管对电视剧中人物所采用的商、周造型并不苟同 , 坦言:“《封神演义》是明代徐仲琳写的章回小说 , 虽然表现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 , 但小说里描写的很多服饰、装束乃至带有神话色彩的器物 , 都有着明代的风格 。 所以说 , 《封神榜》应该是神话剧 , 而不是历史剧 。 ”
但对于老朋友蓝天野扮演的姜子牙 , 计镇华扮演的比干 , 却都是赞赏不已 , 认为两位演员的精彩表演 , 极为传神 , 是观众心中的那个艺术形象 。 后来 , 蓝天野来家中拜访 , 刚踏进“三釜书屋”的大门 , 幽默的程十发见到老友第一句话就是:“姜太公在此 , 百无禁忌 。 ”惹得两位老人相拥大笑不已 。
|老《茶馆》里的秦二爷,在上海的传奇翰墨之缘
本文图片

程十发根据《墨竹图》画的《偃竹图》团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