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三星堆3号坑、4号坑玉琮来自甘肃齐家文化

今天(13日)上午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三星堆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 , 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进行阶段性成果发布 。
来自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均来自甘肃齐家文化 。
而齐家文化的原始玉料均来自甘肃临洮马衔山上的玉石山 , 此山盛产玉石 , 玉石细致油腻 , 颜色主要为黄绿或灰绿色 , 大部分玉不透明 , 质量最佳者为韭黄色、透明度较高的玉料 , 像新疆和田玉且末料质感 , 又像若羌料 , 也很像印象中的河磨玉质感 。 马衔山软玉具有片状变晶结构和纤维交织结构 , 玉料主要有透闪石、少量的榍石、微量黝帘石及磷灰石组成 , 优质玉料的透闪石含量高达98%以上 , 马衔山的这种品格就是从这座玉山上流淌出来的 。
玉石山位于甘肃临洮峡口镇政府北约9公里处 。 玉石山是玉矿的主产区 , 峡口镇附近的主河流大碧河及其支流沿岸 , 也是经常出现玉石的地方 。 每年夏秋时节 , 山洪暴发时 , 就会有韭黄色的玉石冲出河床 , 如果你顺着大碧河河堤行走 , 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玉石 , 有时还会碰到韭黄色籽料 。
马衔山玉文化随着华夏文明的河流一直流淌 , 渗入中国人的骨髓当中 。 马衔山最早的玉料开采可以追溯到齐家文化时期 , 马衔山玉料是齐家文化玉器的重要来源之一 , 是齐家文化玉器的重要矿产地 。 齐家文化距现在3700年左右 , 分布在黄河上游地区 , 覆盖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个省区 , 齐家文化以陶器、红青铜和发达的玉文化著称 。 其中玉文化最具特色 , 是齐家文化古人生活最为精髓的反映 。
齐家文化时期 , 人们已经掌握了加工玉石的技术 , 将玉石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玉器 , 持有这些玉器的人往往是奴隶主 , 玉器质地致密莹润 , 玲珑剔透 , 奴隶主常用来祭祀神灵 , 或是显示自己权利 , 祭祀主要器类有璜、环、壁、琮 , 这些玉器中空、肉质薄厚不均 , 巫师常“以玉事神” , 同时 , 玉器也是陪葬品 , 玉器中空象征着玉器中间有一条通往天界的路 , 经常放置在逝者的头部右下方或胸前的玉器可以指引逝者的灵魂走向通神之路 。
另一类玉器是仿照兵器和生产工具做成的 , 主要有刀、斧、锛、钺等 , 是玉器持有者权利、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
马衔山周边的博物馆都藏有马衔山齐家文化玉器 , 甘肃省博物馆、榆中县、临洮县、广和县、康乐县博物馆 , 甚至陇南的康县、文县、成县等博物馆都藏有大量的齐家文化玉器 , 包括玉璧、玉环、玉腕饰等 , 均来源于马衔山玉料 。
|重大发现!三星堆3号坑、4号坑玉琮来自甘肃齐家文化
本文图片

基本确认遗址祭祀区 面积将近1.3万平方米
商代遗存均与祭祀活动有关
2020年至2022年 , 祭祀区共计开展发掘面积1834平方米 , 基本确认了祭祀区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方形分布范围 , 与北侧紧邻的三星堆城墙平行 , 面积将近13000平方米 。
|重大发现!三星堆3号坑、4号坑玉琮来自甘肃齐家文化
本文图片

祭祀区内分布的商代遗存均与祭祀活动有关 , 包括1986年发掘的1号坑、2号坑以及本次新发现的6座坑 , 在8座坑的周边分布着矩形沟槽、小型圆形或矩形祭祀坑 , 以及南侧的灰沟、西北部的建筑 。 灰沟、建筑基础以及小型祭祀坑出土有金器、有领铜瑗、跪坐石虎、跪坐石人、石琮、石璧、玉凿、绿松石和象牙等珍贵文物 。 在现有祭祀区表面堆积(第层)之下还分布着埋藏整根象牙或相对完整玉石器的祭祀坑 , 表明该祭祀区延续使用时间较长 , 目前发掘的6座新坑为代表的祭祀遗存为该祭祀区偏晚阶段遗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