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遗址|石峁人群主要来自本地

石峁遗址|石峁人群主要来自本地
本文图片

石峁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图片来源:文博中国)
通过大规模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捕获、测序和分析 , 科学工作者揭示了陕北地区石峁人群主要为本地起源 , 同时也证明了石峁文化与陶寺文化有关人群之间的母系遗传联系 。
石峁人群来自哪里
是科学家长期研究热点
石峁遗址又称“石峁城” , 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 , 距今约4300至3800年 , 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时代最大的城址之一 , 也是具有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双重性质的都邑性城址 。 在陕北地区 , 石峁城周围的其他龙山时代遗址与石峁城也具有相似的文化 , 被称为“石峁文化” 。
由于石峁城以及石峁文化的重要性 , 石峁人群来源的相关研究成为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热点 。 此外 , 与石峁遗址隔黄河相望、位于山西省南部龙山时代的另一重要遗址——陶寺遗址 , 与石峁遗址在文化上也呈现出诸多相似性 , 但两文化人群之间的遗传联系尚不清楚 。 因此 , 人群演化研究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
为深入探究石峁人群的来源以及他们与周边地区尤其是晋南地区陶寺遗址中人群的潜在融合、交流等科学问题 ,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下称“古脊椎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合作 , 共同对石峁人群来源进行了研究 , 完成的古基因组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 。
古脊椎所付巧妹团队通过合作从陕北和晋南地区的13处遗址中 , 成功获得了172例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时代到龙山时代的人类线粒体全基因组 。
石峁人群主要起源于
陕北地区本地早期人群
研究显示 , 在陕北地区仰韶时代晚期庙梁遗址和五庄果墚遗址人群中 , 其所携带的母系遗传成分主要以东亚北方人群的成分为主导 , 且与东亚北方其他地区人群相比 , 与黄河流域古人群关系较为密切 。
在龙山时代石峁城内部 , 尽管位于不同地点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等级和社会地位 , 但他们之间具有非常近的母系亲缘关系 。 同时 , 位于石峁城周边、同属于石峁文化的人群 , 与石峁城内人群仍具有较近的母系遗传联系 。 以上结论暗示了在陕北地区 , 石峁城与周边人群之间 , 不仅仅有文化的影响 , 也同样有着较为广泛的人群互动 。
据付巧妹介绍 , 通过将这些石峁人群与较早期古代人群对比分析后发现 , 石峁人群和陕北地区本地较早期人群——仰韶时代晚期庙梁和五庄果墚人群的遗传联系最为紧密 。 另外 , 石峁人群也与黄河中下游河南地区仰韶文化青台遗址中人群显示出些许母系遗传联系 。
专家认为 , 陕北地区仰韶时代晚期到龙山时代人群体现了遗传结构的连续性 , 也显示石峁人群主要为本地来源 , 同时与黄河流域其他古代人群具有一定的遗传联系 , 并不是被外来人群所代替 。
石峁文化与陶寺文化有关人群
具有较近母系遗传联系
研究发现 , 石峁人群与同时期龙山时代黄河中下游的古人群遗传关系更为紧密 。 在这些同时期的人群中 , 石峁人群与位于黄河中游晋南地区的陶寺人群具有最密切的母系遗传联系 。
付巧妹表示 , 这一结果也和既往关于石峁与陶寺文化联系的考古研究结果相印证;同时也表明 , 在龙山时期 , 石峁人群与周边人群有着强烈而广泛的人群互动 , 这种互动不仅仅是在陕北地区 , 也存在于黄河中游晋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