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美术馆|琴台美术馆或会变成一种风景的代名词( 三 )


柳亦春出生于山东 , 幼年在江苏南京长大 , 10岁到17岁在青岛生活 。 父亲是一名作家 , 家中藏书甚多 , 他自幼喜欢文学、历史 。 在一篇回忆青岛的文章中 , 柳亦春曾自述 , 高中阶段在杂志上看到了悉尼歌剧院和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的报道 , 觉得这个职业可以兼取文理之长 , 从此与建筑结缘 。
长江日报:人类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进的 。 你最欣赏的建筑师是哪一位?
柳亦春:我最欣赏的建筑师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易斯·康 。 他设计的著名建筑包括索尔克生物研究所、金贝尔美术馆 , 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厅、耶鲁大学艺术画廊等等 。
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建筑师 , 他的建筑能够把历史和现代 , 把不同国家的文化汇集在一起 。 他是一位世界主义的建筑师 。
路易斯·康有一个著名的建筑之问——“砖是什么?”他用这样一种简单的语言来表达他对建筑的态度 。 他是一位建筑哲人 。
如今 , 这句话常常会成为建筑系老师给学生们上第一堂课时提的第一个问题 。
“砖是什么”提醒着我们 , 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做任何设计的时候 , 都要去追问问题的本质 , 从哪里开始 , 将走向哪里 。
琴台美术馆|琴台美术馆或会变成一种风景的代名词
本文图片

航拍武汉琴台美术馆 , 如同绽放在月湖之畔的一片银色“梯田” 。 采访人员任勇 摄
长江日报:现代建筑开启于西方 , 我注意到你曾多次提出现代建筑的“东方思考” 。 在你的设计实践中蕴藏着怎样的“东方思考”?
柳亦春:我是一个身处东方的建筑师 , 我们在东方这样的环境里面做建筑 , 自然会有我们自己的文化思考 。
我们的文化思考可以来自文化传统、生活方式 , 还跟气候、习俗密切相关 , 这种思考可以来自唐诗宋词的意境 , 这种意境是我们独有的 , 可以通过建筑的语言去表达它 。
比如同样是砖 , 路易斯·康用砖做出可能是一种感觉 , 我用这个砖做出的会是另一个感觉 , 所以只要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本质 , 我们就可以从这样一个起点去塑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建筑 。
中国人对于风景的理解也是独特的 。 中国古代有非常多文字描述这样的思考 , 像唐代柳宗元的文章中 , 就提到了“旷如”“奥如”(注:柳宗元《永州龙兴寺东丘记》中 , “游之适 , 大率有二:旷如也 , 奥如也 , 如斯而已 。 ”) , 就是说你看一个风景的时候 , 先有一个开阔的视野 , 然后突然转到一个狭窄幽深的空间里面 , 然后再打开 , 就会特别有感染力 。 “旷、奥”这种对比 , 也就是欲扬先抑 , 中国园林也是这样的 , 这是中国的风景文化 。 琴台美术馆建筑的内部幽暗如“奥” , 一旦从某一个洞口出去 , 则“旷如也” 。
我觉得要在建筑中表达“东方思考” , 不在乎说你用的秦砖汉瓦才是东方建筑 , 用当代的材料、用新的建筑形式将“旷如”“奥如”那种感觉表达出来 , 甚或达到诗意的境界 , 就会是属于东方的建筑 , 而且是一个更加符合时代特征、能够面向未来的东方建筑 。
不只是塑造建筑
也是在塑造风景
琴台美术馆|琴台美术馆或会变成一种风景的代名词
本文图片

琴台美术馆屋面的“梯田” 。
柳亦春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 。 今年3月 , 他曾撰文深情缅怀自己的恩师蔡德道先生 。 文中提到:“蔡先生在送别我回上海时的一封信中 , 描述建筑形式的最高境界 , 惶恐于先生的期待 , 迄今难以忘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