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记忆的承载体 , 凝结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轨迹 , 成为当地文化传播的独特“名片” 。 6月11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好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文化产业的发展 , 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南国际传播网特别策划推出“海外传播官种草海南非遗”系列节目 , 通过俄罗斯籍海外传播官妮拉的视角 , 带领观众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 。
点击查看视频
【|藤编——藤条编织出的民族印记|海外传播官种草海南非遗】藤编 , 是一种利用山藤编织成各种器皿和家具的传统实用工艺 。 海南藤编技艺源远流长 , 根据史料记载 , 早在唐代 , 藤制品便已经从海南人的手里被制作出来了 , 而藤编技艺也一直流传至今 。 从地理环境来看 , 海南黎族最大的特点是傍山而居 。 海南中南部山岭重重 , 黎家人深居其中 。 地处热带的海南山地是一笔特殊的馈赠 , 在漫长的历史中 , 黎族同胞从中挖掘创造出不一样的东西 。 藤条 , 一种细长而极富韧性的藤本植物 , 就长在这样的山上 , 攀援在树丛中 , 并不起眼 。 黎族同胞独具慧眼 , 把它们扯出来 , 削成藤蔑 , 一个转弯一个转手间 , 便编织成腰篓、渔具、椅子等用品 , 便利自己的生活 , 独特的技艺令人赞叹 。 如今 , 黎族藤编是一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黎族藤编制品用材讲究、工艺精湛 。 藤编材料需要经过漂白、防蛀、染色等处理步骤才能被利用 。 海南省藤编技艺传承人陈惠珍老师 , 是拥有53年藤编制作经验的“老前辈” 。 在她和她的伙伴们的巧手下 , 小至装饰品 , 大至各种家具 , 她们用花样的编织手法将一个又一个藤编制品创造出来 , 传向各地 。
“80年代那时候 , 藤编的市场非常好 , 很多产品都会出口到国外 , 深受外国人喜欢 。 但现在受到工业化的冲击 , 传统藤编遇到了很大挑战”陈惠珍老师说 。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 传统藤编逐步淡出人们视线 。 然而 , 陈老师跟其他几位老师依然在为扭转藤编颓势而努力着 。 她们用勤奋的双手 , 延续着这独特又珍贵的黎族藤编技艺 。
本文图片
总监制:韩潮光 王玲 罗建力
总策划:陈书焕 荣佳
统筹:王景瑄 陈小丹 周圣涛 刘献鹏 徐文
编导 / 文案 / 剪辑:吴若琳
摄像:史君豪
包装:陈明福
翻译:谢敏(美国)
小编:吴若琳
- 祭祀|古蜀人的奇思妙想——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发布
- |非遗|陕北民间焰火传奇——陕西省级非遗米脂“铁水打花”
- |北京密云区—青海玉树市携手举办非遗云直播活动
- 珊瑚|饰品手串—蓝珊瑚
- 户撒刀|削铁如泥,锋利耐用的神兵利刃——极具特色的户撒刀
- |2022年“特别推荐当代最具收藏潜力艺术家”——张伟祖
- |花脚大仙分享:粤博《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下篇
- 三星堆|三星堆公布重大发现,过去三十年来的争议解决了!多图直击出土文物——
- 绿松石|饰品手串—绿松石
- |柏树斋里有风光——记晋中枣木制版拓片传统技艺传承人刘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