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新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诗说新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本文图片

文丨王亚楠(方塘智库诗酒文化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无数的匆忙都指向同一个地方 , 那里的月亮总是又圆又亮 。 无数的背影都离开同一个地方 , 那里的眷念总是此消彼长......”(叶一剑《你已行走在城市 , 却依然充满乡愁》)当读到这首诗时 , 我深受感动 , 仿佛被家乡的月亮 , 青山、麦田、朝霞、以及院前的那片菜地召回 , 去寻觅记忆中的故乡 。
正如诗名“你已行走在城市 , 却依然充满乡愁” , 当我们困在无法逃脱的“围城”之中时 , 无论是何情绪 , 那一缕乡愁总是会被想起 。 放之在古代 , 古人的乡愁别绪更是强烈 , 特别是秋意正浓时 。 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咏叹出了游子羁旅天涯茫然无依的孤独与彷徨 , 引起了在外奔波劳碌的“异乡人”的共鸣 。
【一】
任纳先生在《散曲概论》中曾谈到 , 元代“曲家大抵为潦倒文人 , 即鲜知遇于当时 , 复少显扬于后世 , 作剧曲者然 , 作散曲者又何独不然 。 且散曲篇幅简短 , 更易于遗佚 , 而作者兴到弄笔 , 往往随作随歌 , 随歌随弃 , 不甚爱惜 , 盖初不欲藉此以沽名也 。 于是履贯既多模糊 , 姓字亦渐湮没 , 篇章零落 , 人物消沉 , 历览词场 , 莫此为甚 。 ”
这其中的意义 , 除了感慨散曲流传下来甚少 , 也惋叹曲家生平和经历的模糊 。 在元代梨园中有“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 , 与其他的元代曲家相似 , 生平资料寥寥无几 。
马致远 , 号东篱 , 大都(今北京)人 , 他生活在蒙古时代的后期和元政权统治的前期 。 与大多士子一样 , 青年时期的他热衷于追求功名 , 对“龙楼凤阁”有着向往 , 中年时期 , 任江浙行省务官 , 屈沉下僚 , 仕途并非平坦顺遂 , 晚年淡泊名利 , 和清风明月相伴 , 自称“东篱本是风月主 , 晚节园林趣” , 将诗酒湖山的恬静安适作为人生的归宿 。
马致远在杂剧和散曲方面有着不俗的成就 。 据元钟嗣成《录鬼簿》记载其杂剧有15种 , 今存7种 , 《汉宫秋》是代表作之一 。 他的散曲更负盛名 , 今存小令115首 , 套数22篇 , 总计130多首 。 元代传统文人的积极进取与超脱放达重叠交织的悲剧性人格 , 在马致远的散曲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其《天净沙·秋思》更是被赞为“秋思之祖”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它“寥寥数语 ,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 ”确为实评 。
元代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 , 加之元代的科举制度时行时辍 , 儒学影响力淡化 , 所以儒生仕进机会不多 , 地位下降 , 就有了“九儒、十丐”的说法 , 虽不准确 , 也可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文人的社会境遇 。 马致远年轻时追求功名 , 奈何官场路曲折多变 , 仕途不顺 , 郁郁不得志 , 困窘潦倒 , 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 , 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
“苍老的树上缠绕着一条条的枯藤 , 黄昏时分 , 离家的乌鸦纷纷归巢 。 小桥下溪水淙淙 , 旁边的农家炊烟缭绕 。 在萧瑟的秋风中 , 骑着一匹瘦马 , 走在悠长荒凉的古道上 , 望着夕阳慢慢垂下 , 悲痛欲绝的伤心人儿 , 漂泊无依 , 浪迹天涯 。 ”
此曲仅短短二十八字 , 极其凝练地勾画出了一幅秋郊黄昏羁旅图 , 把一位天涯游子的孤独、迷惘、疲惫、感伤、无奈以及渴望的情态真实生动地展现出来 , 给人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