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医钱伯煊故居开始修缮,一根柱子竟藏两朝技艺

“叮叮当当”
最近
位于姑苏区悬桥巷25号的钱伯煊故居
正式开始修缮啦
于1998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幢古宅历经明、清两代工匠的
精雕细琢
颇具历史文化价值
被文物专家认为“一段延续的历史”
在这样一幢古宅中
专家们还有新的发现......
今天上午 , 看苏州采访人员前往位于悬桥巷25号的钱宅一探究竟 。 入眼是被绿色施工布裹得严严实实的古宅 , 在门口就能听到屋内施工的声音 。
|著名中医钱伯煊故居开始修缮,一根柱子竟藏两朝技艺
本文图片

“钱伯煊故居的形制是两路六进 , 建筑面积约为1311平方米 。 我们收储的范围包括东路的一到四进以及西路的花厅 , 目前已经完成了花厅、门厅、楼厅和轿厅的木结构修缮工作 , 现在正准备进行大厅的木结构修缮 。 ”姑苏古建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陆霄枫向采访人员介绍到 。
【|著名中医钱伯煊故居开始修缮,一根柱子竟藏两朝技艺】|著名中医钱伯煊故居开始修缮,一根柱子竟藏两朝技艺
本文图片

曾居住于此处的钱伯煊颇有来历 。 1896年生于苏州 , 钱伯煊出身世医家庭 , 祖上三代从医 。 20岁随父习医 , 22岁悬壶苏州 , 尤擅妇科 。 在1982年离岗退休后 , 钱伯煊在苏州悬桥巷老屋颐养天年 , 直至1986年去世 , 享年90岁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条人才辈出的悬桥巷曾出过两位名医 , 一位是闻名遐迩的中医钱伯煊 , 另一位就是住在钱伯煊隔壁不远的西医方嘉谟 。 与几步路之遥的方嘉谟故居相比 , 钱伯煊故居面积更大 , 建造年代也更为久远 。 在这样一幢经历数百年春秋的老宅里 , 工程师们也发现了不少建造“亮点” 。
|著名中医钱伯煊故居开始修缮,一根柱子竟藏两朝技艺
本文图片

“这幢房子是明代的建筑 , 所以正厅中的这几根大柱也都是明代时期的柱子 。 但是细观其底部的墩接切口 , 我们可以推断出 , 在清朝时 , 为了让房屋符合当时建筑空间大的特点 , 故而清代的工匠们在柱子底部都做了一个30厘米左右的墩接 , 把整个房屋抬高了 。 ”陆霄枫边指着大柱底部 , 边向采访人员解释 , “所以在这根柱子上 , 我们可以看到明、清两代工匠的建筑工艺 , 是不是很有意思?”
|著名中医钱伯煊故居开始修缮,一根柱子竟藏两朝技艺
本文图片

在苏州市文物专家王嘉明看来 , 古宅就是一段延续的历史 。 “在一户宅子里 , 你可以看到明代的、清代的 , 或者民国时期的建造和修缮痕迹 , 经过数代工匠的巧手 , 能从宅子里感受到古时建筑工艺的精妙 , 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 ”王嘉明说 。
|著名中医钱伯煊故居开始修缮,一根柱子竟藏两朝技艺
本文图片

不过对于王嘉明来说 , 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固性是首要目标 。 “任何建筑 , 只有保留下来 , 能立住不倒 , 才能再谈其文化价值 。 ”王嘉明说 , 为此 , 在修缮时如遇到建筑稳固性需要 , 会倾向于选择舍弃古宅中的部分明代、清代的砖块 , 将古宅的建筑安全置于首位 。
|著名中医钱伯煊故居开始修缮,一根柱子竟藏两朝技艺
本文图片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本次的修缮工程严格遵循文物保护的“四原”原则 , 即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 , 以最小程度干预为原则 , 用绣花针功夫还原古宅的历史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