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上,一条璀璨夺目的“宋诗之河”

“日望金川千张帆 , 夜见沿岸万盏灯 。 ”常山江 , 自古就有“两浙首站、八省通衢”之称 , 不仅见证了衢州常山1800年的繁华变迁 , 更汇聚了两宋数十位著名诗人的足迹 , 留下了1000余首宋诗 。 这在以“唐诗之路”著称的千里钱塘江上独树一帜 , 堪称是一段文化史上罕见的“宋诗之河” 。
6月9日 , 采访人员采访了常山县社科联主席徐功富 , 跟随他的脚步 , 一起领略常山江“宋诗之河”的风采 。
佳作迭出 , 一江宋诗润常山
两宋时期 , 常山文化之繁华、经贸之发达、游学之兴盛 , 一时无两 。 究其原因 , 常山“一江一驿”的交通优势功不可没 。 常山地处浙、赣、闽、皖四省边际 , 素有“两浙首站、八省通衢”之称 。 “一江”即常山江 , 位于钱塘江源头 , 是水陆转运、舟车汇集之地 , 也是两浙连接南方诸省的重要枢纽 , 繁华一时;“一驿”即草萍驿 , 是浙西地区最大最知名的官方驿站 , 每日来往进出者络绎不绝 。 历代文人雅士或游历常山山川 , 或结识常山之士 ,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 据不完全统计 , 两宋时期与常山有关的宋诗多达1000余首 , 代表性人物有王安石、苏轼、米芾、赵鼎、杨万里、曾几、陆游、辛弃疾等 。
【|钱塘江上,一条璀璨夺目的“宋诗之河”】|钱塘江上,一条璀璨夺目的“宋诗之河”
本文图片

在这些诗人当中 , “南宋诗坛四大家”之一、与陆游齐名的杨万里 , 与常山的情缘最为深切 , 《诚斋集》中与常山有关的诗达30首之多 , 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过招贤渡》 , “一生憎杀招贤柳 , 一生爱杀招贤酒 。 柳曾为我碍归舟 , 酒曾为我消诗愁” , 洒脱不羁 , 恣意畅快 , 写尽了杨万里对招贤古渡的偏爱与留恋 。 招贤渡即现今招贤古渡 , 唐以前就已设置 , 是衢州至常山、玉山、徽州的必经之地 , 杨万里从老家江西吉水往返京城临安(今杭州)大多经过此地 。
若论强烈的爱国之情 , 还要数寓居常山的南宋“中兴贤相”、主战派领袖赵鼎 。 他的名作《再用前韵示范六》——“举目山河往恨沉 , 吴霜一点鬓毛侵 。 飘零顾我非前日 , 慷慨唯君识此心 。 香散药畦花漫漫 , 波侵蝶沼竹阴阴 。 平生载酒论文地 , 鸿雁归时问信音”;《和元长书怀二首》——“神灵久愤敌尘侵 , 畀付经营惜寸阴 。 闻道倒戈回易水 , 行看休战牧桃林 。 宁论少壮非前日 , 及见升平亦本心 。 乱后亲朋无恙否 , 试凭北雁寄归音” , 都抒发了强烈的“山河沦陷、身世飘零”之恨 , 表达对“乱后亲朋”的思念 。 直到临终前 , 其自书灵幡“身骑箕尾归天去 , 气作山河壮本朝” , 仍传达出坚贞不屈、至死不渝的报国之心 。 赵鼎的爱国情怀和浩然正气 , 千百年来受到了后世的高度称颂 , 为常山的人文历史注入了浓墨重彩的精神烙印 。
若论知名度最高的一首诗 , 则非曾几的《三衢道中》莫属了 。 “梅子黄时日日晴 , 小溪泛尽却山行 。 绿阴不减来时路 , 添得黄鹂四五声 。 ”短短四行28个字 , 将三衢道中梅黄杏肥、花香鸟语的场景描绘得跃然纸上 。 船靠江边 , 登岸步行 , 在浓郁的树荫下悠闲穿行 , 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 充满了生活情趣 。 此诗简洁直白 , 轻松明快 , 载入小学语文课本 , 因此知晓率颇高 , 是衢州古代诗词的一张金名片 。
若论“一江宋诗”的温情缠绵 , 郑会的《题邸间壁》可谓是手法独特 , 奇丽无比:“酴醾香梦怯春寒 , 翠掩重门燕子闲 。 敲断玉钗红烛冷 , 计程应说到常山 。 ”诗人在羁旅中思念妻子 , 却通篇无一字明写自己 , 而是采用“对面著笔”的创作手法 , 通过描写妻子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 反衬出诗人迫切归家的思念之情 , 绮丽婉约 , 又真挚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