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桦:三星堆和兰陵王的面具背后( 二 )


人类要直面人生 , 是何等的艰难、需要何等的勇气!电影《兰陵王》里“面具”构成人性的“异化”悲剧是逆接千古、横跨当下、绵延未来的警示 。
电影《兰陵王》解构后重建 , 以面具的民俗意象为线索 , 上溯到它原生态的 历史年代 , 面具发生之初的场景 。 文化内涵和背景设定在约五千年前的崇鸟文化系统 , 凤鸟部族母系向父系的转型期 , 是在艺术与学术的慎重权衡中最终做出的 选择 , 一种历史民俗意象在现代意识审视下的艺术重构 。 它不拘泥于历史民俗的具体事实 , 但着重于历史民俗艺术化重新构建而展示的真实 。
“三星堆”的发现 , 是古文化真实存在的考证 , 是中华古文明史的重大历史事件 。 其中的鸟图腾“面具”无疑是中华文明长河中闪耀星际的那颗 。 鸟形是族标和信仰与面具——有鸟形特征的三星堆面具和兰陵王面具都与“凤文化”着密切关系 。
汇集中国上古神话和 民俗信仰大成的天下第一奇书《山海经》 , 其中叙述到帝俊之处达十六条之多 ,而帝舜和其他后世称拜的帝仅一二条或几条 , 远不能与帝俊相比 。 一般的帝 , 往往在北方或东方、西方显赫 , 而帝俊及子民在东西南北中都有作为 。 俊在甲骨文 都是鸟形的 , 它原在南方出现 , 后来流向四方 , 最后消逝在神州大地 。 三皇五帝 中竟没有了他的名位 。 然而 , 从各方面的材料考察 , 他的确是远古由江南而发展 。 三星堆面具的鸟形是否与“帝俊”有所联系呢?有待我们的考古学家进一步探寻 。
“沉睡三千年 , 一醒惊天下” 。 三星堆遗址的“鸟图腾”昭示了我们久远而深厚的文化根脉 , 对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从哪里来 , 更好地了解祖国的文化起源、我们祖先的秉性 , 以及华夏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的轨迹的深层认知 ,无疑具有深邃的意义 。 (胡雪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