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图①:刘亚伟在打快板 。受访者供图图②:朱蒙佳打磨核雕作品 。受访者供图
文章插图
图③:徐宁(左)教学生操作杖头木偶 。王 将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较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文化传承的队伍,为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
本版今天推出3位青年文化传承人的故事,他们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为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
――编 者
徐宁:
融入现代生活元素,探索传承非遗的新方式
板胡声声,锣鼓齐鸣 。31岁的徐宁左手撑杆,右手紧握两根手扦,他上下不停地捻动,杖头木偶随之挥臂抬手,活灵活现,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
忽然,木偶转身扭头,原本鲜艳的大花脸顷刻间变成“美猴王”,再由“美猴王”变成关公,短短数十秒,变换七八次 。正当人们目不暇接时,木偶嘴巴微张,一条“火龙”喷涌而出,连带观众的嘴巴也都张成“O”形,大家纷纷鼓掌叫好 。
徐宁是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非遗保护中心职工,也是省级非遗项目――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杖头木偶在当地又被称为“肘娃娃”,造型多样,既有模仿神话人物的表演,也吸收戏曲脸谱角色,表演集唱、念、做、打和奏乐于一身 。过去娱乐活动少,当地婚丧嫁娶、岁时节庆,常有杖头木偶戏演出 。
提起与杖头木偶戏结缘,徐宁直言“不可思议” 。“我打小练习西洋乐器,大学也是在音乐学院学习器乐表演 。”徐宁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川剧变脸,被川剧独特的表演艺术深深吸引,之后拜师学艺,持续3年有余 。
大学毕业后,徐宁回到老家,入职甘州区文化馆 。彼时,杖头木偶戏传承“断档”、时停时演、受众面狭窄,面临着“不受年轻人欢迎”的窘境,一度处于濒危的状态 。杖头木偶戏的窘境深深刺痛着徐宁,他决心为杖头木偶戏谋出路 。
“何不将川剧艺术与杖头木偶戏相结合?”器乐表演出身的徐宁,大学期间掌握了变脸、喷火等川剧绝活儿,跟随老师登台演出,观众良好的反响增强了他创新木偶戏的信心,徐宁心想,“倘若融入现代生活元素,形成别具特色的木偶戏,说不定就是传承非遗的新方式 。”
说干就干 。他翻阅书籍资料、求助川剧老师、请教本地民俗专家与传统艺人,借用真人变脸、喷火等原理,为木偶增设了煤油、脸谱等10多处机关装置,前后耗时两年多,历经几十次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
改装后的木偶重量倍增,约20斤重 。“这对表演者的体力是个不小的考验 。”徐宁介绍,杖头木偶戏表演讲究举功、捻功和步功,操作时要求稳、准、正、平,才能达到“人偶合一”的较佳效果 。为此,他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断锻炼胳膊的耐力和身体协调性,以保证木偶衣裙的下摆始终与人眼持平 。
“杖头木偶戏的演出地点不受限制,剧场、茶园、宅院、草坪,甚至田间地头,都可以演出,是一项深深嵌入群众社会生活的戏剧表演艺术 。”徐宁说,经过创新改编的木偶戏,节奏紧凑、时间更短,表演富于变化,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冲击,越来越受欢迎 。不仅如此,他还设计了飞天形象木偶、裕固族舞蹈木偶,不断融入甘肃地域和民族特色,持续增添非遗文化的魅力 。
- 中意财险总经理袁颖晖:创新保险发力绿色能源新赛道 助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 欢乐喜剧人|“欢乐喜剧人”第七季:笑声绽放,创新不断
- 天翼云:以创新突破算力瓶颈,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 第十一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大会举行 聚焦文化投资
- 创新催生新机遇――2022年服贸会企业家峰会聚焦创新的力量
- 人保财险降彩石:以保险新逻辑助力社会治理创新
- 今天全球股市行情 今天全球股市行情指数
- 2011运势 2010年生肖运势详解
- 悦活个人护理 悦活青春修护乳
- 上海职工科技创新网 上海职工科技创新网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