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锔艺的“90后”传承者

在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那柯里特色小镇 , 有一家名为“通通杂货铺”的小店 , 古色古香的装修和沿街的商铺并无二致 , 但门口木牌子上写着的“器皿裁缝”“器物修复”等招牌字样 , 吸引游客关注到店铺主人王江通正在传承的一门古老手艺——锔瓷 。 即使眼下的那柯里能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夏日的热情 , 但王江通却必须保持平心静气 , 发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 修复客人送来的一件件器物 , 延续器物和所有人之间的故事 。
|千年锔艺的“90后”传承者
本文图片

千年锔艺的“90后”传承者 。 王江通 摄
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 , 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 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 这门在物质匮乏年代广受关注的手艺如今却鲜有人知 ,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很少有人愿意花费比购买价更高的价格修复破损的瓷器 , 除非器物于人有着特别的意义 。 加之在瓷器上打“补丁”极其考验手艺人的定力和耐心 , 能坚持学习传承这门技艺的年轻人极少 。
90后的王江通是普洱市江城县人 , 2019年 , 他选择到那柯里开了一个经营包括陶、瓷器及其他工艺品在内的小店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他在朋友家里第一次看到用锔瓷技艺修复的瓷器 , 让他觉得非常神奇 , 从小受外公的竹编技艺影响的他 , 本来就对传统手艺有着浓厚的兴趣 , 在朋友的支持下 , 他萌生了学习这门技艺的想法 。 于是 , 他开始在网络上查阅各种资料 , 当看到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锔瓷)代表性传承人童维成的视频作品时 , 瞬间就被深深吸引 。
|千年锔艺的“90后”传承者
本文图片

千年锔艺的“90后”传承者 。 陶平 摄
“对当时的我来说 , 这就是锔瓷技艺传承人中的‘天花板’ 。 ”王江通介绍 , 惊叹于锔艺人毫厘之间那份匠心的他 , 下定决心要找童维成学习 , 并通过后台联系了对方 , 并远赴其老家安徽拜师学习了锔瓷 。
|千年锔艺的“90后”传承者
本文图片

千年锔艺的“90后”传承者 。 陶平 摄
师傅领进门 , 修行靠自身 。 回到普洱之后 , 王江通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练习精进锔瓷技艺 。 在厚度仅毫米级的瓷器上练手并非易事 , 最难修复的一个瓷器 , 王江通耗费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 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逐渐掌握这门手艺的王江通 , 开始接到瓷器修复的活 , 从朋友的到顾客的 , 每接到一件破损的瓷器 , 王江通都要认真仔细构思 , 从器物的材质、形状、颜色、历史背景到客户的审美 , 他需要多方面综合考量才能得到满意的修复方案 , 这也要求他必须掌握相当量的物理、化学、历史、工艺美术等多学科的知识 , 才能更好地去修复一件器物 。
锔瓷首先得找碴对缝 , 即使看上去严丝合缝 , 要做到滴水不漏却并非易事;接着是标记定位 , 根据不同瓷器的样式、碎损程度决定锔钉数量和位置;第三步是用金刚钻打孔 , 这一步极其考验锔瓷手艺人 , 稍有不慎 , 仅几毫米厚的瓷器就有可能炸裂;第四步锔钉 , 做锔钉非常讲究 , 既要大小合适又要美观耐用 , 它决定着再生瓷器的使用寿命及美观程度 。 最后一步是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 , 防止瓷器漏水 。
|千年锔艺的“90后”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