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上海师傅》
周祺 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为对本土手作记忆的梳理 , 作者用8年时间寻访了60多位分布在上海10余个区、镇 , 至今还在继续工作着的手作师傅 , 从竹、木、草、铁、布 , 纸不同材质的工艺 , 来展现师傅们日常生活的样貌 , 以及工作经验中的智慧 。 全书主要呈现上海师傅的工作、生活图文 , 包括口述实录、照片与速写画像 , 记录了即将消失的上海手作、叫卖、修理技艺等 , 此外还包含了几位开设店铺的师傅 , 共涉及手作日常生活用品100余件 。
更多手作记忆请点击视频观看
【|读书|《上海师傅》:最后的手作记忆】这些“上海师傅”有些就在我们生活的周遭 , 也许在某个时候与我们擦肩而过 , 而他们手中依旧编织着几个世纪留存下来的宝贵手作记忆 , 只是当与之相应的缓慢生活方式渐渐流逝 , 这些手艺也随之淡出 。 对于这些正在消逝的手艺 , 本文摘选师傅们的口述文字和他们亲手制作的日用品、插画 , 以此留住“上海风景”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虹口区马根发师傅的流动竹器摊 。 “原来我只卖毛衣针和衣架 , 毛衣针挂在身上 , 衣架就拿在手上 。 现在织毛衣的人少了 , 就增加了淘箩、筛子、匾、篮子 。 脚踏车上的东西都是自己装上去的 , 每次增加了什么产品 , 就要考虑放在车子的哪个位置好 , 现在再多也没有地方可以挂了 。 不下雨的话 , 我早上5点起来 , 把各种产品装到脚踏车上 , 这要花半小时到1个小时的时间 , 等装好了再出去 , 到一两点回来 , 有时4点以后再出去一两个小时 。 顾客大多在40到60岁 , 路上有人开着轿车也会停下来拦住我买东西呢 。 我的大部分收入是靠边跑边卖来的 , 给我一个固定的地方不一定有生意 。 ”
本文图片
崇明竹编师傅郭志高擅长编制篮、畚箕、箩筐等日常用品以及竹牛、竹蟹等道具 。 “我的竹编手艺是家里祖传的 , 18岁开始跟爸爸学 , 到现在已经编了50年了 。 之前在生产大队集体做过 , 当时一起编的有三五十个人 , 到现在就剩我们几个了 。 我编点小东西 , 用的都是崇明的土竹 。 我家旁边就有个竹林 , 要用了就砍一点 , 我手上这把竹刀起码用了20年 。 编篮子容易 , 一天可以编3个 。 筛子做起来复杂 , 小筛子眼孔小 , 功夫大 , 一个白天还做不完 , 要开夜工才能做好 。 这地上画了两个圈 , 就是用来做匾的尺寸 , 这小匾里面有个‘喜’字 , 就要一天人工 。 编其它字也可以 , ‘福’、‘自力更生’等等都可以 。 字的颜色是我自己染的 , 颜色染好就用手工编出来 。 定做也可以 , 你只要带张图纸来 , 留个电话号码就行 。 现在定做的人很多 , 我们镇上的文化馆也来我这里定做 , 这次定的是要编一个仙鹤 , 我还会编鱼、毛蟹 , 这种都是用来演戏的道具 。 一般我都在家里编 , 偶尔也去参加一些民间手艺活动 。 ”
本文图片
嘉定草编师傅孙逸娟编织拖鞋、牡丹腰圆包、糖果盒、草帽等 。 “草编我9岁的时候就学了 , 读书的时候 , 妈妈做我就跟着一起做 。 我女儿也是 , 就这样继承了 。 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订单最多 , 一开始是做拖鞋 , 后来做杯垫、做包 , 很多都是广交会出口 , 国家来收购的 。 黄草是自己种的 , 种草很辛苦 , 3月份松土、落籽(播种) , 一个半月后要落苗、插秧 , 像种水稻一样 。 那么到大伏天就开始拔草 , 要收了 。 草编 , 天冷天热都不好 , 太干了 , 最好是下雨天 , 要有点湿度 , 黄梅天编正好 。 ”
- |《茶馆》及蓝天野一代
- 冼星海|《星海星海》首演 王传亮三度演绎冼星海
- |甘肃秦腔艺术剧院《火焰驹》亮相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新译本出版
- 高校|想入行?入投行!《闪闪发光的你》第二季“闪光投资团”官宣
- 乔丹·彼得森|读书|12条法则,写给每一个渴望破解人生困局的现代人
- |《黑釉油滴釉盘》宋 中国-雕塑作品欣赏(四百六十四)
- 弟子规|老祖宗留下的《弟子规》,对孩子有没有好处?知名人士:这是毒药
- 散文|常怀诗心书写生活——对话张刚散文集《时光边缘》
-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28个宝藏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