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小仪式 , 大方圆 。
我曾看过一篇有关于关于行为艺术的思考札记 , 描述了行为、仪式与艺术之间的联系 , 文中借用了“本雅明的灵光概念”、“马克思的拜物教 , 神物的特征”等概念去描述仪式在创作中的运用 , 其中一句话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 他说:“仪式 , 成为理解世界的方法” 。
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 , 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 , 由于这种受动 , 因此他具备了现实的激情 , 而个人首先是生物意义上的人 , 是一种自然存在物 , 因此当现代社会建构起法律、规则、道德等新的形而上精神寄托时 , 也是需要人们通过仪式感而产生的仪式化行为进行实践层面的确证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人在面对现
实生活条件下的行为思考逻辑——实现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阶段性满足 。 生存是每一个生物人诞生即存在的自然母题 , 这或许可以看做仪式感背后某种感性的原动力 , 当个人开始寻找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时 , 发展便开始进行 , 自此之后 , 人类开始思考如何将本能需要过渡到价值旨归 , 因此当人们进行社会再生产时 , 仪式感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合法性赋予” , 例如生命的再生产需要程序的合法性赋予 。
荣格曾说过 , 人类在经历社会化进程之后 , 每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都需要通过仪式感来满足身心的需求 。 仪式感是精神性需求的表现之一 , 它强调的是一种感觉 , 这种感受能够影响个体的思维、行为甚至情感的表达 。
关于仪式感的文章描写有很多 , 仿佛在某个瞬间仪式感突然就成了获取幸福感的关键一环 ,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谈论仪式感的时候 , 我们就越需要冷静下来思考仪式感的意义是什么 。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 , 仪式感绝不是简单地喝个下午茶吃块小饼干那么简单 , 也并非上文所提到的铺一块复古格调的餐垫就可以被定义 , 过分的、极致的追求仪式感或许与伪精致无异 。
本文图片
对待生活的仪式感不应该拘泥于外在的形式和格式化的情感表达 , 它应该遵从内心的真实和愉悦 , 仪式感的关键不在“仪式” , 而在“感受”、“感知” 。 当我们下班回家坐在楼下小店里吃一碗阳春面要比回到家坐在餐桌前摆好餐具要来的更纯粹和轻松时 , 那么这碗阳春面就是结束一天工作的仪式感 。
正心正举
健康与发展公益讲堂开讲啦
- 工业遗产|40多万字、近千幅珍贵历史照片,这套书带你感受江苏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 翡翠|什么是翡翠起莹?请看这篇文章
- |你遇到过“心机婊”同事吗?如果他总是坑你,该怎么办?
- Google|老年人的实话实说:老了才知道,最亲的不是老伴和子女,是这个人
- 微笑|微笑国服遇到摆烂人,这个人竟然是职业选手?
- 三星堆|三星堆,真不是外星人堆出来的
- |和田玉中有明显的瑕疵,价格却非常的贵,这是为什么呢
- 教师|小学老师的“两幅面孔”,这才是让所有家长都放心的老师的状态
- 弟子规|老祖宗留下的《弟子规》,对孩子有没有好处?知名人士:这是毒药
- 伊隆·马斯克|想学医的高考生,优先选院校还是选专业,听听医院资深主任的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