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黄天骥像 。 章静 绘
本文图片
《唐诗三百年》
黄天骥 著
东方出版中心
2022年3月
今年的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题目选取了《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 , 通过众人对于“沁芳亭”的斟酌选用 , 展示了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 洋溢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意蕴 。 一时间 , 对古典诗文、名著的阅读与欣赏 , 再次成为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 。
古代的中国人为什么要在文字上这样精雕细琢、注重其后的深远意蕴?今天的我们又怎样才能具备慧眼和诗心 , 赓续古典审美传统?文化艺术对人的熏陶 ,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出怎样的作用?本期读书带您走近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所著《唐诗三百年》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杨琪教授的新作《中国美术五千年》 , 这两本书分别从诗词、美术两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角度 , 让读者感受来自历史深处的美感与诗意 。
品味经典诗词需要人生阅历
在我国 ,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第一个提出了“美育”的概念 , 呼吁人们要保持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 美感生活 , 不仅存在于美术、音乐、诗歌之中 , 更内蕴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触手可及的世界里 。
日前 , 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推出新书《唐诗三百年——诗人及其诗歌创作》 , 通过解读唐代32位诗人的35首代表性作品 , 将唐诗三百年的创作演变、诗风变化、诗人个性等展现在读者面前 , 为“唐诗之美”作出生动注解 。
唐代近三百年 , 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璀璨的时代之一 , 而在古代诗词之中 , “唐代格律诗是最精华的部分 。 ”日前 , 黄天骥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希望通过具体诗篇的分析研究 , 以带有欣赏的眼光 , 把唐诗的精华告诉读者 。 阅读古代文艺创作 , 应当研究人物灵魂深处的活动 , 与时代脉搏相结合 , 了解诗歌背后的技巧与脉络 , 方能读深、读透 。
他曾在《诗词曲十讲》中指出:“知人论世 , 是打开诗歌密码的钥匙 。 ”创作的技巧 , 诗歌的奥妙 , 诗人的命运 , 时代的盛衰……他相信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 个人情感的抒发跟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 通过各个面向 , 解析审美、意识、历史背景等问题 , 才能更好地让今天的读者了解古代诗人的表现手法 , 用今天的审美手段去理解古代的创作过程与技巧 。
黄天骥还提到 , 在人生不同的阶段 , 阅读唐诗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 据他回忆 , 自己小时候以为《登鹳雀楼》是一首风景诗 , 气势宏大、视野开阔 。 但如今他却觉得 , 这首诗实际上是哲理诗 , 只是借风景来书写 。 “一个经典的文本 , 在不同年龄阶段理解是不同的 。 ”他认为 , 好的作品更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来解读 , 这样才更有味道、更耐人寻味 。
打通文史戏曲提炼盛唐风貌
黄天骥幼承家学 , 后又从詹安泰、黄海章等前辈学习诗词 , 从教六十余年来 , 他专研古典文学 , 博考经籍 , 多有独见 , 既是文史通家 , 又是诗词高手 , 还是古典戏曲研究的名家 , 长期兼任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 。 因此 , 他讲解起诗歌来 , 各门艺术均能触类旁通 , 提炼综合出有唐一代诗歌精华风貌 , 融学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 可谓独树一帜 。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兆光评价 , 黄天骥先生以他深厚的文学史功底 , 加上他本人阅尽沧桑的人生体验 , 重新对唐诗作一番诠释 , 于是历史、文学和经验在这里交汇 , 而唐诗也就因此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猫眼》:在时间的迷宫里,追忆那似水流年
- 世界技能大赛|复旦大学教授说:大学毕业生最好在家先啃老三年,再出去找工作
- 龙泉青瓷|(文化)龙泉青瓷古今对比展在浙开幕
- 艺术馆|雙轩斋艺术馆开馆仪式暨千秋笔墨驚天地崔国安书画作品展在京成功举办
- 滁州|滁州一地惊现古墓
- 江文湛艺术馆|古琴精品展在南海江文湛艺术馆开展
- 河南|要站在世界看河南!“破圈”高手许宏×徐坚×郭爱和解码“顶端无界”
- 广东省|广东:女子穿短裙在天桥打地铺被质疑是摆拍,市民:谁帮她录像?
- 张浩|让工厂“靓”起来,小伙在现代车间造“绿道”
- 篆刻|献礼七一 “党在我心中”优秀书画篆刻展在莲塘街道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