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国内薄胎玉雕天花板级作品究竟长什么样?

玉雕|国内薄胎玉雕天花板级作品究竟长什么样?

文章图片

玉雕|国内薄胎玉雕天花板级作品究竟长什么样?

文章图片

玉雕|国内薄胎玉雕天花板级作品究竟长什么样?

文章图片

玉雕|国内薄胎玉雕天花板级作品究竟长什么样?

文章图片

玉雕|国内薄胎玉雕天花板级作品究竟长什么样?

文章图片

玉雕|国内薄胎玉雕天花板级作品究竟长什么样?

文章图片


前些时候 , 去了太湖之滨的东渚镇拜访玉雕名家俞艇 。 还未步入俞艇玉雕工作室 , 就听到“叮叮叮……”的敲击声 , 声音清脆 , 富有节奏 。 从工作室一楼穿堂而过时 , 我瞥见一位少女坐在椅子上敲打着面前的银器 。
在工作室三楼见到俞老师 , 他热情地领我们进茶室 。 众人落座 , 俞老师沏茶 , 豪横地拿出玉杯为我们分茶 。

甚至都用不着寒暄 , 俞老师与我们很快都打开了话匣子 , 聊作品 , 聊行业 , 聊艺术……无所不谈 。 他声如洪钟 , 说话中气十足 , 不时爽朗一笑 , 颇有江湖气 , 此时 , 我心中的顾虑已经消散大半了 。
在敞亮率直的话语间 , 俞老师随和、爽利的个性愈发显露出来 。 艺术 , 是坦露天性、表情达意的;艺术家 , 尤其是走到天花板位置的名家 , 基本都是至情至性之人 , 率性而天真 。 琢玉修身、玩玉养性 , 这正是玉文化的魅力所在 。

虽是首次见面 , 但相谈甚欢 , 俞老师关于行业、文化与手艺的众多观点 , 我深感认同 。 比如 , 俞老师说 , 凡事要走在前面 , 做引领者 , 不做追随者;又比如 , 绝不对客户说假话 , 俄料就是俄料 , 籽料就是籽料 , 都对客户如实相告 。 又比如 , 作品即是脸面 , 复制别人和复制自己 , 都是有损脸面的事 , 每件作品都必须是独一无二的 。

谈到兴头上 , 俞老师起身进了贮藏室 , 拿出他打算参加“子冈杯”的作品 , 一件高度40公分的素面瓶 , 器型简雅、线条流畅 , 朴拙之品格、坚稳之气韵入眼即入心 。 所谓心动 , 大抵如此 。
令人惊叹的是 , 如此大件器物 , 玉质通体干净 , 质地温泽 , 白度也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恰到好处 。 这么好的料子 , 如今通常都不会用来加工 , 因为做出来的作品价格往往低于原料 , 这就是所谓的倒挂现象 。

何况 , 薄胎器皿的工艺复杂而精微 , 出胚、整形、雕花、掏膛、打磨……每一环节稍有差池 , 手一抖 , 就可能前功尽弃 , 材料和工时付诸流水 。

俞老师说 , 他敢做 , 他要么不做 , 要做就要用好料做 , 把作品做出来 , 它就永远地存在了 。 美玉虽好 , 但唯经雕琢 , 方为重器 。
俞老师的底气 , 来自于数十载的雕刻技艺的磨炼 。 他15岁就与玉雕结下不解之缘 , 在苦思与灵感迸发的设计中 , 在长久的刀与石的激越碰撞中 , 在深厚绵长的苏作玉雕传统的沁染中 , 他的技艺臻于炉火纯青 , 成就了他敢拿好玉动刀的魄力 。

俞老师的底气 , 来自于他从未中断的“做活” 。 他说自己是“艺匠” , 既是艺术家 , 又是工匠 。 年龄已逾五十的俞老师不顾颈椎和腰椎的痛楚 , 依然亲自操刀进行雕刻 。 玉雕偏偏对眼力考验极大 , 为了看清细节 , 他定制了一幅老花镜 。 他对所谓的“功成名就”不屑一顾 , 只知作为一名艺匠 , 绝不能停止在艺术上的开拓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