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广州·老广州说丨作家章以武:用文字勾勒广州的“清明上河图”

自19岁来到广州求学 , 章以武教授坚持记录广州风情、书写岭南故事 , 在广州这片土地汲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 笔耕不辍地创作出《雅马哈鱼档》《南国有佳人》《情暖珠江》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 《雅马哈鱼档》是章以武教授敏锐捕捉时代浪潮 , 观察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化 , 紧贴人民群众生活 , 歌颂小人物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出美好生活的故事 。
6月22日下午 , “为岭南而书 为时代放歌”——作家章以武创作分享会在省委党校黄华园书屋举行 。 分享会结束后 , 章以武接受了广州日报独家专访 。
|读懂广州·老广州说丨作家章以武:用文字勾勒广州的“清明上河图”
本文图片

【|读懂广州·老广州说丨作家章以武:用文字勾勒广州的“清明上河图”】其人
用真爱为岭南而书 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章以武 ,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 广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广州市作家协会原主席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获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及广州突出贡献文艺家称号 。
章以武教授被戏称为广州文坛“吉祥三宝”之一(指的是黄树森、范汉生、章以武) 。 章以武是教授出身 , 成名于小说与影视创作 , 一出《雅马哈鱼档》 , 当年风靡大江南北 , 且泽被绵长 , 乃至直到今天不管走到哪里 , 一提起他的“当年勇” , 总会有人作恍然大悟佩服仰慕状 。
章以武告诉采访人员 , 1957年 , 他转学至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 在广州这片新天地 , 他才思泉涌 , 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热门题材 , 又废寝忘食地阅读中外名著 , 终日沉醉于他的艺术构思中 , 相继在《广州日报》《作品》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 。
谈及走上文学之路的话题 , 他告诉采访人员:感恩广州 。 我在华师大中文系时就喜欢文学创作 , 得益于李育中教授、关振东老师的鼓励、支持和教诲 。 大学时 , 在华师教工住宅区独行 , 见到了教外国文学的李育中教授 , 他曾是杜聿明将军的英文秘书 , 写出了极具文献价值的20万字的《缅甸远征记》 。 李老师跟我聊他在夏衍主办的《救亡日报》任社论委员的趣事 , 谈欧阳山、秦牧等名家名作 。 半个多小时了 , 我起身告辞 , 李老师似突然想起了什么:“章以武 , 等一会 , 你坐下 。 ”他走进里间 , 端来了浅浅一碗腊味饭 , 碗里有一根香喷喷的腊肠:“吃一点 , 不多 , 只能给你一根腊肠 , 是我妹妹从香港寄来的 。 ”我含泪 , 感动地端起碗来吃了下去 。
章以武生于江南 , 久沐其地独特的人文气息;及长负笈大西北 , 对黄土地有着深厚的情谊;后居于广州 , 深谙岭南风物民情 。 丰富的阅历为章先生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也锻造了他敏锐的目光和勇于大胆尝试的个性 。
广州市委宣传部相关领导评价章以武老师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脚上有泥土、笔下有乾坤”的“80后少年” , 用文字勾勒了广州的“清明上河图” , 其作品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者有机结合 , 用不竭的真爱为岭南而书 , 为时代放歌 , 对人民有真爱、对生活有真爱、对创作有真爱 , 是践行人民文艺观的典范 。
|读懂广州·老广州说丨作家章以武:用文字勾勒广州的“清明上河图”
本文图片

其言
我没有时间老 , 我还要写点东西
广州日报:今天您与大家分享的主题为“为岭南而书 为时代放歌” , 作为新时代的作家 , 应该怎样记录伟大的时代 , 为时代放歌呢?
章以武:回顾自己40年的创作实践 , 我坚守以文学形式记录大时代 , 反映社会进步 , 展示广东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动人的中国故事 。 我一共写了近300万字的文学作品 。 电影两部 , 电视连续剧四部 , 五幕话剧一个 , 长篇小说一部 , 中篇小说三部 , 报告文学一部 , 还有几十篇短篇小说、散文、文学评论 。 主要作品全写在时代的节点上 。 这些作品全都搬上银幕、荧屏、舞台和出版 。 这些作品无一不是反映南粤大地的儿女 ,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 如何圆中国梦的 。